作者張守富六歲學習書法,至今已歷半個多世紀,其造詣之深,可想而知。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不但擅長書法,還精研詩詞。用自己的書法,書寫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創(chuàng)造出藝術作品,詩書雙輝,珠聯(lián)壁命,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書法的藝術內涵和詩詞的使用價值,這無論在詩詞界還是書法界,都是非常難得的。 詩人不僅是一位書法家,而且是一為身居高位的政府官員。他不僅把詩詞書法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而且要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發(fā)揮詩詞書法的社會功能。他在(寒山鐘聲)一詩中寫道:“楓橋千載憶詩翁,名句如雷貫耳中。數(shù)訪姑蘇城外寺,為聽夜半一聲鐘。”他要做這樣的“詩翁”,他要使自己的詩成為“如雷貫耳”的鐘聲,喚醒世人,喚醒社會。為了聽到這“夜半一聲鐘”,他“數(shù)訪姑蘇城外寺”,幾度追求,幾度尋覓,幾度探索,正像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才是詩人的品格、境界,這才是詩人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