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與類同:論比較哲學中的概念互詮》的主體部分來源于我的博士論文,完成于2005年。論文的寫作動機最初起源于對兩種比較哲學研究思路的考察。在我的導師陳少明教授建議下,我開始對兩位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資深英語學者進行比較研究。這兩位英語學者是英國的葛瑞漢(Angus C.Graham,1919-1991)和美國的史華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他們不僅在當代西方漢學界是屈指可數的領軍人物,而且在當前西方漢學研究的范式轉換中占據不可跨越的地位。20世紀40年代之前,西方漢學家基本上將漢學與研究埃及、巴比倫等古代文明的"東方學"等同,視中國古代文明為已經沉淀凝固的化石,對于依然生存活動于這片土地上的人群和現實視而不見。相比之下,美國的早期漢學雖然具有美國文化一貫的現實性特點,但由于美國漢學的專業(yè)化程度一直落后于歐洲,總體而言,二戰(zhàn)前的西方漢學仍然以歐洲的漢學研究為主導,具有強烈的東方學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