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力圖從多學科的角度,對我國農地制度的研究作出總結,以完善現行法律制度為目的,以立法基礎為研究重點,探討了農地制度立法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基礎和組織基礎,從而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農地制度作出貢獻?!吨袊r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共由9章組成。第1章是導論,主要包括問題的提出、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圍。立法是構造農地制度的源頭。一個國家農地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受該國農村政治、經濟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從立法的角度完善農地制度,必須充分借鑒政治學者、經濟學者、社會學者和法律學者對農地制度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充分考慮農地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第2章介紹我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在古代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盡管土地私有制存在,但對于土地這種特殊的物權客體來說,土地的國家所有制仍然占主導地位,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特征。在我國當代社會,實行土地私有制,不符合我國目前經濟發(fā)展的現狀。臺灣地區(qū)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成功,并不能成為21世紀的中國大陸效仿的理由。評價一種制度的績效應當考察該制度形成的條件和背景,不能簡單地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土地制度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