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環(huán)境保護管理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

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

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

定 價:¥86.00

作 者: 沈渭壽,李海東 著
出版社: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環(huán)境保護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110701 出版時間: 201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40 字數:  

內容簡介

  《環(huán)保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項目系列叢書: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調查和1975、1990、2000和2008年四期遙感數據,運用遙感技術監(jiān)測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現狀分布及近幾十年動態(tài)變化,結合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揭示了流域內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驅動機制。《環(huán)保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項目系列叢書: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系統(tǒng)研究了當地鄉(xiāng)土沙生植物的區(qū)系、分類與排序,以及幾種主要沙生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種群結構、空間分布和空間關聯等,為高寒流動沙地植被恢復物種選擇和配置模式奠定了基礎。通過2008—2011年的人工模擬飛播試驗研究,篩選和確定高寒河谷流動沙地適生植物種和最佳播種時間,探討生境脅迫對人工模擬飛播植物種子發(fā)芽、生苗和生長的影響,以期為西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屏障建設和特殊氣候帶下的風沙化土地植被恢復與重建提供依據。

作者簡介

暫缺《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篇 高寒河谷風沙化土地遙感監(jiān)測與生態(tài)狀況研究
第1章 雅魯藏布江流域概況
1.1 地理位置
1.2 地貌與地質構造
1.2.1 地貌
1.2.2 地層
1.2.3 構造
1.3 氣候與水文特征
1.3.1 氣候特征
1.3.2 水文特征
1.4 土壤與植被特征
1.4.1 土壤類型
1.4.2 植被類型
1.5 社會經濟概況
第2章 高寒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監(jiān)測與驅動力分析.
2.1 材料與方法
2.1.1 遙感數據源選擇
2.1.2 遙感數據預處理
2.1.3 風沙化土地類型與遙感解譯
2.1.4 氣象數據與分析方法
2.1.5 動態(tài)度和灰色關聯分析
2.2 風沙化土地形成機理
2.2.1 豐富的沙源
2.2.2 風動力和地形條件
2.2.3 沙物質和風動力在時間和空間的耦合
2.3 流域內風沙化土地演變
2.3.1 2008年風沙化土地現狀分布
2.3.2 1975——2008年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變化
2.4 風沙化土地演變的驅動力分析
2.4.1 氣候變化
2.4.2 人類活動
2.4.3 驅動因子定量辨識
2.5 小結
第3章 江源區(qū)氣候變化及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響應
3.1 研究區(qū)概況
3.2 1973—2007年氣候變化特征
3.2.1 研究方法
3.2.2 氣溫變化
3.2.3 降水變化
3.2.4 日照時數變化
3.2.5 風速變化
3.2.6 小結
3.3 土壤侵蝕特征
3.3.1 研究方法
3.3.2 土壤侵蝕的類型與強度
3.3.3 土壤侵蝕隨高程的變化特征
3.3.4 土壤侵蝕隨坡度的變化特征
3.3.5 土壤侵蝕隨坡向的變化特征
3.3.6 小結
3.4 風沙化土地演變
3.4.1 研究方法
3.4.2 2008年風沙化土地現狀分布
3.4.3 1975—2008年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變化
3.4.4 成因分析
3.4.5 小結
第4章 中部流域兩個重要空港周邊風沙化土地狀況
4.1 研究區(qū)概況
4.2 1957—2007年氣候變化特征
4.2.1 研究方法
4.2.2 氣溫變化
4.2.3 降水變化
4.2.4 小結
4.3 拉薩機場周邊風沙化土地演變
4.3.1 試驗地概況
4.3.2 研究方法
4.3.3 2008年風沙化土地現狀分布
4.3.4 1975—2008年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變化
4.3.5 驅動因素分析
4.3.6 小結
4.4 日喀則機場周邊風沙化土地演變
4.4.1 試驗地概況
4.4.2 研究方法
4.4.3 2008年風沙化土地現狀分布
4.4.4 1975—2008年風沙化土地動態(tài)變化
4.4.5 驅動因素分析
4.4.6 小結
第5章 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態(tài)狀況評估
5.1 研究方法
5.1.1 數據來源和數據處理
5.1.2 評價指標體系
5.1.3 評價方法
5.2 流域生態(tài)狀況現狀評價
5.3 流域生態(tài)狀況演變趨勢
5.3.1 1975年以來流域生態(tài)狀況動態(tài)變化
5.3.2 2000年以來流域生態(tài)狀況動態(tài)變化
5.4 小結
下篇 高寒河谷風沙化土地生態(tài)恢復研究
第6章 江源區(qū)高寒草地類型和植被蓋度遙感監(jiān)測
6.1 草地類型的遙感識別
6.1.1 決策樹分類和數據資料
6.1.2 地面信息提取
6.1.3 草地建群種遙感識別
6.1.4 草地識別精度評價
6.1.5 草地分類結果分析
6.2 草地蓋度的遙感估測
6.2.1 野外樣方調查及數據處理
6.2.2 遙感評價指標提取
6.2.3 遙感評價指標相關性分析
6.2.4 植被蓋度估測模型構建
6.2.5 植被蓋度結果分析
6.3 小結
第7章  中部流域沙地植物區(qū)系、分類與排序
7.1 沙地植物區(qū)系特征
7.1.1 生態(tài)地理條件
7.1.2 主要建群種和常見伴生種的地理成分
7.1.3 沙地植物區(qū)系的起源
7.2 與阿拉善荒漠植物區(qū)系的比較
7.2.1 區(qū)系地理成分
7.2.2 區(qū)系起源
7.3 沙地植被的分類和排序
7.3.1 沙地植被的分類
7.3.2 沙地植被的排序
7.4 小結
第8章  中部流域幾種主要沙生植物種群分布格局
8.1 試驗地概況
8.2 研究方法
8.2.1 樣地調查
8.2.2 種群點格局分析
8.2.3 種群結構與生命表編制
8.3 幾種主要沙生植物種群點格局分析
8.3.1 種群結構與大小級劃分
8.3.2 種群空間分布與空間關聯
8.3.3 種群不同大小級空間分布與空間關聯
8.3.4 討論
8.4 砂生槐種群結構與生活史特征
8.4.1 種群年齡結構
8.4.2 種群生命表
8.4.3 種群存活曲線
8.4.4 不同生境的種群點格局分析
8.4.5 小結
第9章 高寒風沙化土地飛播可行性 
9.1 試驗地概況
9.2 飛播可行性分析
9.2.1 降水條件
9.2.2 溫度光照條件
9.2.3 地形地貌條件
9.2.4 風況條件
9.3 小結
第10章 高寒風沙化土地土壤水分時空異質性
10.1 試驗地概況
10.2 材料與方法
10.2.1 試驗設計
10.2.2 地統(tǒng)計學分析
10.3 結果與分析
10.3.1 試驗期間的降雨和水位狀況
10.3.2 土壤水分的均值和變異系數
10.3.3 土壤水分的半方差函數分析
10.3.4 土壤水分的空間變異格局
10.3.5 不同類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
10.3.6 植被對不同類型沙地土壤水分狀況的響應
10.4 小結
第11章 高寒風沙化土地土壤養(yǎng)分和粒度特征
11.1 材料與方法
11.1.1 樣地選擇
11.1.2 土壤樣品采集和測定
11.1.3 風沙運動觀測
11.2 結果與分析
11.2.1 不同類型沙地的土壤養(yǎng)分狀況
11.2.2 不同類型沙地的土壤粒度特征
11.2.3 土壤養(yǎng)分與粒度組成的相關性
11.2.4 風沙運動對土壤粒度組成與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11.3 小結
第12章 高寒風沙化土地植被恢復試驗
12.1 材料與方法
12.1.1 試驗地選擇
12.1.2 供試植物種和播種方法
12.1.3 地面處理措施
12.1.4 試驗觀測方法
12.2 流動沙地適生植物種篩選和恢復效果
12.2.1 試驗植物種的出苗和保存情況
12.2.2 主要植物種的生長和繁殖情況
12.2.3 不同類型沙地的人工模擬飛播效果
12.3 生境因子變化對人工模擬飛播的影響
12.3.1 降水狀況對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的影響
12.3.2 沙丘地溫狀況對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的影響
12.3.3 土壤水分狀況對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的影響
12.3.4 風沙活動對人工模擬最佳飛播期的影響
12.4 小結
第13章 總結與生態(tài)恢復對策
13.1 研究總結
13.2 生態(tài)恢復對策
13.2.1 河灘流動沙地
13.2.2 河岸與山坡流動沙地
13.2.3 風沙化土地治理措施
13.2.4 討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