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科介紹 1.1 一級學科 1.1.1 冶金工程學科歷史沿革 1.1.2 冶金工程學科建設成就 1.1.2.1 人才培養(yǎng) 1.1.2.2 創(chuàng)新平臺 1.1.2.3 科技創(chuàng)新與社會服務 1.1.3 冶金工程學科現(xiàn)狀 1.2 二級(含三級)學科 1.2.1 有色金屬冶金 1.2.1.1 重(貴)金屬冶金 1.2.1.2 輕金屬冶金 1.2.1.3 稀有金屬冶金 1.2.2 冶金物理化學 1.2.3 鋼鐵冶金 1.2.4 冶金環(huán)境工程 1.2.5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1.3 二級(三級)學科建設成就 1.3.1 有色金屬冶金 1.3.1.1 重(責)金屬冶金 1.3.1.2 輕金屬冶金 1.3.1.3 稀有金屬冶金 1.3.2 冶金物理化學 1.3.3 鋼鐵冶金 1.3.4 冶金環(huán)境工程 1.3.5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第2章 學科人物 2.1 學術帶頭人 2.2 高層次人才及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 2.3 出自本學科的歷任校級領導 2.4 冶金系(學院)歷任負責人 2.5 曾在冶金系(學院)任本學科高級職稱人員名錄 2.6 冶金學院現(xiàn)行機構設置 2.7 冶金學院在職人員名單第3章 名師風范 3.1 陳新民 3.2 趙天從 3.3 陳展猷 3.4 周則岳 3.5 劉業(yè)翔第4章 創(chuàng)新平臺 4.1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4.2 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3 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企業(yè)共建) 4.4 國家環(huán)境保護有色金屬工業(yè)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4.5 先進電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6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yè)冶金分離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4.7 稀有金屬冶金與材料制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4.8 水污染控制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4.9 湖南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程技術中心第5章 人才培養(yǎng) 5.1 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培養(yǎng) 5.2 杰出校友代表第6章 科學研究 6.1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 6.2 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 6.3 省部級及以上教改成果獎勵 6.4 發(fā)明專利授權 6.5 標志性科研成果簡介 6.6 代表性論文第7章 著作目錄 7.1 主編著作目錄 7.2 參編著作目錄第8章 學科榮譽 8.1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5項) 8.2 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0項) 8.3 省部級及以上教改成果獎(16項) 8.4 本學科歷年來所獲其他獎項及榮譽第9章 歲月寫真 9.1 冶金春秋 9.2 人才培養(yǎng) 9.3 科學研究 9.4 學術交流 9.5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