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教學三“步”曲
教育可以被視為一首三“步”曲。第一步是計劃和準備,要先于課堂教學;第二步是課堂中的活動——課堂管理、教與學;第三步是課后活動——作業(yè)、輔助活動,例如記錄和報告以及評估。
計劃和準備
學科教學
靈感的來源
第2章 教學目的
在我們進入教室上課之前,我們一定都仔細地考慮過我們要達到的目標。你可能會好奇我是不是需要寫“一定”這個詞。真的會有人建議我們不需要仔細考慮我們的目標嗎?
質量管理與教學管理
教學目的
學科教學
總結
第3章 教育中各方的需求
弄清楚了我們的教學目標,我們就可以坐下來設計課程了。但是也沒這么簡單,我們不但要考慮我們的目的,還需要考慮涉及在課程中的所有人的需求。在計劃和準備授課的過程中,對于需求的考慮是我們教育的第二塊基石。
誰的需求
了解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要部分:基準評估
總結
第4章 教學環(huán)境
我曾經執(zhí)教的學校各不相同,規(guī)模、地址、歷史和校風都不盡相同。我學到的一課就是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簡單地在不同的學校中教授同樣的內容,即便你這么做了,這節(jié)課也不會一模一樣:過程、感覺和效果都會因為環(huán)境的不同而改變。
教學環(huán)境的幾個方面
校風
總結
第5章 認知
什么是認知這個問題,哲學上對其討論歷史頗久,尤其是在認識論和心理學領域中歷史悠久。因此很難做一個知情概述。但是作為教師,我們還是需要一些認知模型,否則我們就不知道我們教的是什么。
陳述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
觀點
思維事件
認知的學科應用
總結
第6章 長期課程計劃
過去,我曾經看過一些聲稱是課程計劃的教育文件,可是這些文件僅僅就是學生在一段時間內要學習的學科的列表而已,人們就像在讀表格。謝天謝地,這種情況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大多數的教育者都清醒地認識到課程計劃遠不是這么簡單。
第一維度:學科
第二維度:認知的組成部分
第三維度:學習模式
三個維度構成的立方體課程計劃
總結
第7章 中短期計劃
完美教學計劃的20個要素更加專業(yè)和嚴格。如果這個框架讓人感覺太機械化的話,我就會再次重申,這個框架并不需要在每一節(jié)課上運用,它主要是應用在制訂工作計劃上……而擁有一個成熟的計劃,會讓你在步入教室時充滿信心。
完美教學計劃的20個要素
總結
第8章 教學資源
縱觀本書,我們一直在將計劃和準備工作按照一座三層樓的樣子來構建它。第一、第二、第三層樓分別包含長期、中期和短期計劃。我們現在可以加上一些窗戶了,這些窗戶代表著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既能夠幫助學生看到外面的世界,還可以幫助他們遮擋日曬。
教學資源及其應用
可讀性
自主設計資源
總結
第9章 時間
時間是教學中的關鍵變量。不過,通常時間都是規(guī)定好的,而不是我們討論確定的。要想做到有效率,我們需要至少考慮三個時間段,也就是:全年的時間安排、一周的時間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
正確地掌控時間
上課的節(jié)奏和步調
一節(jié)課的開始
一節(jié)課的結束
作業(yè)的布置
總結
第10章 空間
總體來說,教學空間和教學之間有三種關系。(1)按傳統(tǒng)的方法使用這個空間,這時候空間是不動的。它在你的教學中既沒有積極的作用也沒有消極的作用。(2)你對空間非常粗心,這會在你的授課過程中起到反作用。(3)你可以把空間視為一項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樣它就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室的布局
教室的空間法則
培養(yǎng)分門別類的好習慣
學校設施
教室展示區(qū)
總結
第11章 語言
語言,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到絕大多數甚至可以說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所有的課程和語言都有內在聯系,但是人們卻常常忘記這一點,甚至沒有在第一時間意識到它。事實上,大多數學習都是以語言為媒介的。
語言發(fā)展的原則
聽
說
讀
寫
總結
第12章 進度和差異
現在我要為我們的建筑加上屋頂。將兩個概念進度和差異放置到合適位置。我認為這兩個概念是建筑的屋頂,原因在于它們是拱形的概念。它們在整個課程計劃中都能應用,也可以用在所有班級的所有授課階段中。
進度
差異
總結
第13章 曲終評估
要理解評估,我需要提出另一個比喻,也就是我們經常穿過的回廊。字典解釋,回廊包括有遮蓋的走廊、通常外部有墻,而靠內的墻上有窗子,在中心區(qū)域長有草坪。讓我們把中間的草坪比作學生的學習……回廊是引導我們走向中心區(qū)域的過渡,同樣通過評估的四個方面我們觀察并且了解學生的學習。
什么是評估
為什么要評估
怎樣評估
怎樣合理運用評估結果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