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果·舒爾策1962年出生在前東德的德累斯登,7歲時父親逃往西德,他跟隨母親和外祖母長大,曾在耶拿大學學習英美文學,在阿爾滕堡當過戲劇導演,1990年創(chuàng)辦了《阿爾滕堡周報》,1993年赴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創(chuàng)辦了一份廣告報。1995年出版了第一本書《33個幸福的瞬間》(33Augenblicke desGlücks)。這是一本敘事散文集,敘述了圣彼得堡在蘇聯(lián)解體后的社會生活,出版后引起評論界的爭議,一部分人認為作者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文學天才,另一部分人則把他稱作是“沒有心肝、沒有家鄉(xiāng)的手指靈巧的批量產品寫手”。這本敘事散文集為作者贏來了巨大的榮譽:阿爾弗雷德?德布林促進獎,巴赫曼文學競賽的恩斯特?維爾納獎,觀點文學獎。美國《紐約人》雜志選登了其中的三個章節(jié),在此之前,德語作家中只有馬克斯?弗里施曾經獲得過這種榮譽。迄今,這本敘事散文集已經發(fā)行了50000冊精裝本。譯者為北京大學德語系教授、青年學者,已有多部譯著出版,具有豐富發(fā)翻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