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禽幾?!薄?伞叭耸菚f話的動物”,人一直在言說著自己與動物的差別。對“人之異于禽獸者”的好奇與追問,不唯是古今中西所共有的一條思想線索,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它更成為了關系著當代人性的一大疑題?!吧系鬯懒恕?、“人死了”……固已不是新聞,“從前你們是猿猴,就是現在,你們比任何猿猴還更加是猿猴”。是否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則只能像動物一樣生活著?在“文明之猿”的時代,人在思想上、實踐上、政治上、文藝上,又有怎樣的前路可走?帶著這樣一種頗具當代性的問題意識,《人文學科關鍵詞研究·動物(性):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的人性根由》以“動物(性)”為關鍵詞,繹述、分析了西方傳統(tǒng)對于“人與動物之區(qū)別”的不斷界定與再三思索,展開了一幅長長的畫卷,其中,可以讀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林奈、達爾文、尼采、本雅明、??隆⒌吕镞_、阿甘本等名字?!度宋膶W科關鍵詞研究·動物(性):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的人性根由》的研究因而穿梭于形而上學、博物學、生物科學、宗教學、政治學、文學藝術及當代思想等諸多領域,自然構成了跨學科性。然而,凡此種種,卻未曾離開過“人文學”的領地,因為其所關切的,乃是人之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