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千多年前的屈原開始,知識分子在中國就一直處在國之棟梁和酸腐書生的兩極搖擺中。民國至今的百年間,知識分子群體經歷了從群星燦爛到集體失語,再到眾聲喧嘩的巨變。當下中國,大師罕見而公知名污,知識分子處在上難達高層、下難抵民意的尷尬語境。周國平、杜維明、許紀霖、楊奎松、謝泳、馬勇、雷頤、西川、周濂……10多位當代極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直抒胸臆,對于從屈原開始的知識分子定位,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及其內在的精神追求,士族的沒落和傳統(tǒng)繼承問題,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各種力量的影響,當下的發(fā)聲環(huán)境、話語權,新媒體、自媒體的沖擊,以及公眾對“公知”的妖魔化等各種大眾關注的問題,一一提出了自己的回答和反思。作為當下中國最有話語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思考和聲音,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