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煤山自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轟然倒塌…… 回溯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強盛一時的大明帝國其滅亡是有清晰脈絡可循的:由底層民變而起,農民起義而衰,民族戰(zhàn)爭而終。李文治教授在《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中力避前人隱諱,據(jù)實直陳,通過對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三股民變勢力的一一分析,重點研究了民變的興衰演變及其對歷史的影響,并根據(jù)史料做出驚人假設:明朝有數(shù)次機會或可免于滅亡,若明朝政府處置得當,今日中國會走向何方? 時代或許不同,但引發(fā)民變的原因總是驚人地相似:貪污腐化,社會不公,民怨沸騰,正義不彰……一個繁盛王朝短時間內崩潰,必然有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原因和寶貴的經驗教訓,這正是《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