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對《孫子兵法》文本的考證
引言
一、“全國”、“全軍”考
二、“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考
三、“曲制、官道、主用”考
四、“法”、“賞罰”考
五、《四變》、《九變》考
六、“七十萬家”考
七、“越人之兵雖多”考
八、“速”、“久”考
九、“奇正”考
十、“陰陽”、“五行”、“黃帝”、“四帝”考
十一、“上將軍”考
十二、《地形》、《九地》考
十三、“道”考
十四、“火攻”、“水攻”考
十五、“弩”、“弩機”考
十六、“詭”、“詐”考
十七、“用問”考
十八、“將能而君不御”考
十九、“交合而舍”考
二十、“司命”考
二十一、“霸王”考
二十二、“不可不察”考
二十三、“百戰(zhàn)不殆”考
二十四、“糧食”考
二十五、“廟算”考
結語
中編 對戰(zhàn)國時期兵學發(fā)展史的重新闡釋
引言
一、春秋末年至戰(zhàn)國末年的幾個重要學術問題
(一)春秋末年無私家學術著作
(二)兩種理論產生的邏輯順序
(三)戰(zhàn)國時期學術著作的特點
二、關于先秦軍事發(fā)展史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春秋時期戰(zhàn)爭的特點
(二)吳起的歷史地位
(三)孫臏的歷史地位
(四)戰(zhàn)國時期的兵家流派概說
三、孫臏對先秦兵學的貢獻
(一)“孫臏貴勢”
(二)“批亢播虛”
(三)預備隊理論
(四)集中兵力
(五)“知”理論
(六)《孫臏兵法》其他方面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四、戰(zhàn)國時期其他軍事思想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一)白起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二)《尉繚子》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三)《伍子胥兵法》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四)其他戰(zhàn)國兵法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五、戰(zhàn)國諸子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一)《管子》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二)《商君書》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三)《戰(zhàn)國策》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四)《鵑冠子》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五)《荀子》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六)《呂氏春秋》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七)《韓非子》對《孫子兵法》的影響
六、《孫子兵法》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孫子兵法》的寫作漏洞
(二)《孫子兵法》的語言特點
(三)《孫子兵法》的“主編”及成書時間
(四)秦國軍事文化簡述
(五)《孫子兵法》的流傳與充實
結語
下編 關于“孫武”史料的辨析
引言
一、“孫吳”辨
二、“武子”辨
三、銀雀山竹簡《見吳王》辨
四、銀雀山竹簡《吳問》辨
五、與“孫武”有關的史料辨
六、齊國“尚武”辨
結語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