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資源,是廣大勞動人民以樸素的審美觀念,根據自身生存的實際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設計和制作,并為自身所享用的產物。千百年來,淳樸、勤勞的中原先民們,不僅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中原大地上培育、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殷墟文化,并且世代相傳,培育出遍布大河兩岸瑰麗的民間工藝美術之花。從舊石器時代那粗糙的獸骨骨針、骨梳,到新石器時代那繪有紋形圖案的陶碗、陶灶;從奴隸社會那雕刻著神秘饕餮紋用以祭祀的青銅器物,到秦漢時代陵墓中刻有人物花卉的畫像磚、畫像石;從隋唐時期那絢麗的唐三彩俑、嘆為觀止的石窟佛像雕刻,到宋元時代那精美的魚紋瓷盤、瓷枕,明清時期那雅致、秀美的蠟染布和刺繡工藝品;從民間集市廟會上那千姿百態(tài)的泥塑玩具,到歲時節(jié)令上那艷麗奪目的門神年畫、紙剪窗花……林林總總、琳瑯滿目的民間工藝美術,悠悠千載,綿亙神州,豐富、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庶民百姓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成為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