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與阿瑟·丹托對話“藝術終結”/001
Ⅰ歐洲藝術游步:
美術館的眼光
海殤:誰在唱衰歐洲文明?/010
懷古古希臘:反思文明觀/014
美術館:“殿堂化”從何而來?/020
初遇“花之都”佛羅倫薩/027
烏菲茲美術館:既長且古的印象/036
佛羅倫薩有兩尊《大衛(wèi)》像/043
難忘《最后的晚餐》/049
作為“設計之都”的米蘭/054
布雷拉美術館與古堡博物館印象/060
威尼斯的博物館群落/066
慕尼黑美術館的“三分天下”/072
柏林與德累斯頓的藝術典藏/079
精美絕倫的奧地利及多瑙河/090
華沙,一座政治悲情城市/098
獨愛克拉科夫的“城市美學”/102
從布拉格之春到布拉格之戀/108
布達佩斯的“另類”特色/116
南愛琴海的城市與神廟/120
伊斯坦布爾的“拜占庭”/127
Ⅱ美國藝術跨步:
產業(yè)化的視角
美國文化產業(yè)何以雄霸全球?/134
美國藝術300年,還是60年?/140
紐約MOMA的美式霸權主義/148
大都會博物館的全球藝術史/156
芝加哥美術館的本土化視野/162
當代美術館的“極少主義”印象/169
公共藝術對決美國公眾趣味/176
Ⅲ中國藝術飛步:
當代性的目光
當代人如何撰寫“當代藝術史”?/184
視覺藝術大師來華與中國藝術的嬗變/ 188
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的出版/192
貧窮藝術的“中國性”呈現(xiàn)/197
朱銘:從“太極”回歸“人間”/205
禪者氣魄·畫家氣度·文人風度/208
“大彩墨”藝術的中體西用/213
解構抽象表現(xiàn)模式 建構自然呈現(xiàn)主義/218
“2000-2009中國新藝術”展如何改造歷史?
——在尤倫斯論新世紀藝術史書寫/225
宋莊上上美術館《迷途的羔羊》序言
——重建當代藝術的“神圣之維”/228
798太和藝術空間“太和展”前言/230
影像藝術的視覺性與政治性/232
中國藝術觀:指向“新的中國性”/236
Ⅳ亞洲藝術漫步:
比較文化視界
“亞洲現(xiàn)代性”:中日韓的比較與交鋒/240
中韓日三國審美的同與異/250
儒佛對中韓日審美風的影響/256
中韓日佛教美術比較芻議/261
中韓日“視覺之美”比較拾遺/266
新媒體藝術的“東亞性”/270
韓國國立博物館的長展線/278
韓國秘苑的“不經意之美”/282
潺潺的京都:從鴨川、祗園到小徑/288
京都之相國寺/292
清水寺之俗與天龍寺之雅/294
龍安寺的“東方抽象主義”/300
法隆寺與招提寺的“唐風晉韻”/306
亞洲藝術為何有“綜合主義”?/313
結語 走向“全球藝術界”/318
后記 發(fā)見“全球之美”/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