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經學叢書·天理與上帝:詮釋學視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聚焦數(shù)位歐洲人(以明清間為主)叉寸宋代理學宗教屬性的評價,亦即他們認為理學包含著一神論觀念。這種觀點正好一向被中國學者視為西人因“誤讀”中國哲學和不解中國思想而發(fā)出的典型言論。然而《比較經學叢書·天理與上帝:詮釋學視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不想站在“誤讀”的立場上評價那些歐洲人不懂中國思想與任意曲解,或證明文化誤讀之普遍性與文化交流達致準確之艱巨性。《比較經學叢書·天理與上帝:詮釋學視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試圖將此類理解視為“詮釋”,基于詮釋對于思想闡發(fā)的正面價值,關注歐洲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識背景下理解一種異域文化時呈現(xiàn)出的“對話”實況、“溝通”實況及概念或觀念協(xié)同的可能性與合理性,解析為何“理”所包含的觀念可以與他們的上帝觀念相協(xié)同。進而提請注意一個難以回避而又富于意義的問題——中國思想傳統(tǒng)中包含一神論或有神論的見解在當今該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