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成書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吳楚材、吳調侯編選而成。“觀止”二字出自《左傳》,意為讀了這些盡美盡善的文章,別的文章就用不著去讀了。風行海內三百余年,囊括千古傳世美文大體。反映先秦至明末散文發(fā)展的主要面貌,自問世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古圣先賢之書,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華夏民族性格的內在成因。
《古文觀止》是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選編的一部古代散文集,是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吳興祚審定并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
《國學典藏·國民閱讀經典:古文觀止》所選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fā)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語言凝練、短小精悍,皆乃千古傳誦之作。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國學典藏·國民閱讀經典:古文觀止》除了保留原典精華之外,對全文進行白話譯注,還為生僻字、多音多義字做了拼音標注,不僅便于初學古文者初窺門徑,提高閱讀、理解古漢語的能力,而且能從中學習到古代歷史、典章制度、風物人情等方面的知識,全面吸收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