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文化中國的故事

文化中國的故事

文化中國的故事

定 價:¥39.00

作 者: 楊雅雯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 文化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10140780 出版時間: 201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26 字數: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一切亂象最主要的問題根源,在于價值的失落,對自己沒有原則,對社會沒有責任,對國家沒有信心、對生命沒有信仰。在中國日益富強的今日,我們要擔心的是,如何不讓中國人窮得只剩下錢?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中國?中國人想過什么樣的日子?我們希望后代子孫如何想起我們?而這些正是作者想要帶給我們的思考?!段幕袊墓适隆芬跃实臍v史故事為引子,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國學中各部類、各領域、各思潮流派的精華,畫龍點睛,格外傳神;以中國文化史的發(fā)展脈絡為線索,串起古代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藝術、宗教種種面向,深入淺出,立意雋永;文字流暢,形式活潑,圖文并茂,輔以補充引文、延伸閱讀等,有助于讀者理解中華文化,意味深長,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楊雅雯,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部助理教授。臺灣大學藥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儒家、道家思想與文學,在澳門科技大學主講的“中國文化通論”、“《論語》今讀”、“《莊子》選讀”等課程極具趣味與啟發(fā)性,深受廣大學子歡迎;主持澳門基金會多個項目,指導澳門科技大學國學社經年有成,主持“《論語》讀書會”數年不輟,主辦“我的父親母親”、“感悟《弟子規(guī)》”等征文比賽,編有《學而集——澳門科技大學2013年學生作品集》(澳門科技大學出版,2013);并于海峽兩岸發(fā)表《從先秦儒、道語用觀看中國學術體系的建構》(《諸子學刊》第十輯)、《從“興于〈詩〉”談孔子教學法》(《孔子研究》2013年05期)、《唐前莊學研究》(《丘海會刊》,2010)等多篇論文。

圖書目錄

序 言 郭齊勇1
我讀了這部書稿,深深地被作者打動,邊讀邊擊節(jié)贊嘆!我雖然也略懂一點中國文化,但若讓我寫一部中國文化的書,可能會平鋪、古板,實在不會用這種吸引人的方式來寫作
自 序 1
在中國崛起的今日,“中國人”的界定不當只在于護照上的國籍,更應是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與價值的認同;在創(chuàng)造“富強中國”之后,我們更應以“文化中國”自許
第一章 文化中國與中國文化 1
從全盤西化到中體西用乃至西體中用,中國現在好不容易在經濟上站穩(wěn)了腳,并慢慢思索自己的出路何在,所謂“中國特色”的意涵應該是什么?這條探索之路還很漫長,而我們唯有真實認識了自己的過去,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未來之路
一、文化中國 4
二、中國 9
三、中國文化 12

第二章 遠古的跫音 21
———五經之《尚書》、《詩》、《易》
中華文明號稱五千年,但真正形成今日中國文化的,應從兩千年前的五經說起。五經可以說是今日中國文化的奠基,我們后來習以為常的各種宗教、政治、學術,乃至日常人生的許多觀念,都可以在五經里找到其發(fā)源
一、《尚書》 23
二、《詩》 27
三、《易》 33

第三章 思想的奠基 41
———五經之《禮》、《春秋》
自我們呱呱墜地后,父母、師長、媒體就不斷灌輸給我們:活著就是要努力、要讀書考試拿高分、要找工作掙錢、要結婚生子、要幸福;或者也有人告訴我們:要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放棄。但即使這些我們都做到了,生命的意義就完成了嗎?我們心底那個終極的疑問———“我是誰”,就得到解答了嗎?
一、《禮》 45
二、《春秋》 55

第四章 萬古明燈一孔子 63
在近代西方“天賦人權”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往往容易以為一切不平等都是制度造成的;但即使有了公平的制度,就等于真正平等了嗎?人生殘酷的事實是:人生而不平等;但孔子卻又在他不平等的亂世里告訴我們,人真的是平等的,而這個真實平等的所在,就是他所提出的“仁”
一、仁 65
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72
三、學不厭,誨不倦 73

第五章 黃土地上的思想家 81
諸子的主張,由于其知識根源都可追溯到孔子,而儒家與道家的最高境界都是“道”,所以這些思想雖然各執(zhí)一端、各據其詞,但總體還是不脫離道德的要求和五經的基礎;在后來歷朝歷代與異文化相雜糅的過程中,日漸融合到難以說清楚究竟是何家何派的地步。這也是中國文化內在潛藏的融合力量,隱微卻深入,溫和卻持久
一、墨家 83
二、道家 88

第六章 文人與禮制政治的肇始 99
我們很容易將一切錯誤歸咎于制度問題,仿佛只要在律法規(guī)章上不斷修改,終有一天可以產生一個完美的制度;但天下豈有完美的制度?人心壞了,再完美的制度也能找出許多漏洞來
一、文治政府 101
二、儒家的理想政治 105
三、禮制經濟 112

第七章 新民族的融合與新宗教的傳入 121
一部中國史,以利之眼觀之,則盡是分贓、妥協(xié);以氣節(jié)觀之,則盡是人的尊嚴回蕩天地之間,千載之下猶撼人心弦。兩千多年,當然有骯臟污穢,也有光明磊落,端看我們愿意如何認取它
一、佛教的傳入與興盛 127
二、佛教與政治 131
三、中國文化面對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 135

第八章 唐代政法與中國藝術精神 143
一百多年來,中國被西方人以西方的標準定位為第三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但遠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中國早已是當時世界的中心,中國文化是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文化;中國被西方打敗不過是近兩百年的事,今日中國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吸取教訓、補強不足,重返漢唐盛世自是指日可待
一、唐代科舉制度與政法體制 146
二、禪宗 151
三、中國藝術精神 155

第九章 教化政治與儒學的復興 167
在西方,人心還有宗教可以依循,即使宗教的力量已日漸微薄,卻也仍撐持著它搖搖欲墜的價值;但在當代中國,問題便嚴重許多。中國人既不習慣西方的宗教信仰,自身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也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壞殆盡,于是問題就出現了:人心怎么辦?人的幸福該往哪里找?
一、中國的教化政治 172
二、儒學的復興與三教融通 176
三、書院學術與平民教育 182

第十章 中西接觸與中國文化的展望 191
當代中國一切亂象最主要的問題根源,在于價值的失落,對自己沒有原則,對社會沒有責任,對國家沒有信心,對生命沒有信仰。在中國日益富強的今日,我們要擔心的是,如何不讓中國人窮得只剩下錢?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中國?中國人想過什么樣的日子?我們希望后代子孫如何想起我們?
一、中西文化交流 196
二、近代中國文化的困境 201
三、當代中國文化的困境與展望 20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