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頤和園的建園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中期的清漪園(1750年),由于受到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的破壞,慈禧太后于1888年重修清漪園并改名為頤和園。在重修中,有的建筑改變名稱,有的建筑改變用途,有的建筑位置有所移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頤和園實際上是經過歷次維修和增補以后的結果,對比于鼎盛時期的清漪園,其實體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额U和園測繪筆記》以專業(yè)眼光審視構成園林的四片區(qū)域:宮廷區(qū),前山前湖區(qū),后山后湖區(qū),湖區(qū),以及各片區(qū)域內的精彩片段;將時空由眼前所見的頤和園景物(包括遺址),引申到清漪園時期的繁盛面貌。其中所記錄的測繪生活和工作狀況是目前建筑專業(yè)開展的古建筑測繪課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對現場測量部分的完整記錄。目前的古建筑測繪成果多以圖紙的形式呈現,以供其它學者做進一步相關研究,這里首次將一組建筑群的測繪生活形成文字并展示給世人。對于那些喜歡中國古典園林的人來說,了解頤和園的園林史和其中使用的造園方法僅僅是深入理解這座園林的基礎,而深入了解真實發(fā)生在園林里的故事則可以看到從晚清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一段近代史。書中引用和披露的“樣式雷”圖檔和乾隆御制詩,以及其它相關史料,增強了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本書還配有豐富的圖片,包括現場照相、文獻圖片、作者的速寫以及水彩寫生。書中還有頗多現場感很強的對話和趣事,頗有可讀性。與目前可見的相關出版物相比,具有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文字鮮活,可讀性強的特點,特別適合于那些想了解頤和園,讀懂頤和園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