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伯溫能從六百多年前穿越到現在,一定會向世人推薦自己的這部傳記。劉伯溫是被嚴重神化的。他不是呼風喚雨、掐指一算便無所不知的“半仙”,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大才、大能的實干型謀士。劉伯溫是被嚴重低估的。他的“神機妙算”常被人津津樂道,但他真實的才華、智慧,以及為大明的建立所做的貢獻,大多數人其實并不熟悉。他五十歲才加入朱元璋的陣營,很快便成為朱元璋在元末戰(zhàn)爭中的智囊,在攻滅陳友諒、剿滅張士誠及北伐元朝這幾個*重要的軍事行動中,發(fā)揮了作用。他是大明王朝的幕后設計師。朱元璋能夠奪取天下,遵照的是劉伯溫《時務十八策》的規(guī)劃;能夠順利締造一個新帝國,也受益于劉伯溫的深度參與和特殊作用。在國號的選定、大明律、大明歷的頒行、明皇宮的建設、科舉制與軍戶制等的實施方面,都打上了劉伯溫的深刻烙印。在文學上,劉伯溫建樹奇?zhèn)ィ敲鞒酢霸娢娜蠹摇敝?、“四學士”之一。他博覽群書,知識面極廣,寫出來的文字洋洋灑灑、氣勢不凡,一篇《龍虎臺賦并序》幾乎可以和王勃的《滕王閣序》相媲美,其代表作《郁離子》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縱觀劉伯溫的一生,官場幾十年,四起四落,命運跌宕起伏。讀《大明設計師劉伯溫》,便如同觀看其人生之河從眼前流過,時而平緩、時而湍急,讓人不由得隨之驚嘆,隨之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