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理性概論 1
第一節(jié) 理性與現(xiàn)代性 1
一、理性的起源與流變 1
二、理性的同化功能 7
三、理性到現(xiàn)代性的轉化 12
第二節(jié) 理性與異化 16
一、異化的思想源流 16
二、理性的異化功能 21
三、異化的歷史作用 25
第三節(jié) 理性批判與批判理性 27
一、從浪漫主義到非理性主義 27
二、波普爾與哈耶克:批判理性和進化理性 32
三、法蘭克福學派對工具理性的批判 37
四、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理性的批判 42
第二章 西方世界的興起 46
第一節(jié) 資本主義關系的萌芽 46
一、交換經濟的復興 46
二、市民社會的產生 49
三、財產權與經濟自主 55
第二節(jié) 資本主義精神的起源 60
一、西方與現(xiàn)代理性 60
二、現(xiàn)代理性的起源 64
1.理性在經院哲學中的復蘇 64
2.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中的人性覺醒 65
3.啟蒙運動:理性權威的確立 70
三、資本主義精神的本質 73
1.魯濱遜精神 73
2.富蘭克林精神 74
3.浮士德精神 76
第三節(jié) 商業(yè)革命與市場化 78
一、市場的開放與競爭 78
二、貴金屬與價格革命 81
三、商業(yè)組織和企業(yè)制度 84
四、市場制度的建立 89
第四節(jié) 工業(yè)革命與工業(yè)化 93
一、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 93
二、機器的發(fā)明和使用 96
三、工廠制度與勞動組織 100
四、泰羅制與福特制:管理科學化 104
五、工業(yè)化與城市化 107
第五節(jié) 資本主義的合法化進程 111
一、羅馬法復興與商業(yè)法興起 111
二、資本主義的合法性論證 114
1.自然主義法學:資本主義合理性論證 114
2.實證主義法學:資本主義合法性論證 116
三、法律制度的革命與繼承 118
四、資本主義法律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 122
第六節(jié) 民族主義與世界市場 124
一、民族主義與資本主義興起 124
二、重商主義與民族國家的形成 128
三、資本主義與世界市場的形成 130
第三章 資本主義哲學基礎的解構 135
第一節(jié) “理性人”與“經濟人” 135
一、理性的內在矛盾及其二重轉化 135
二、從“理性人”到“經濟人”的轉化 139
三、從工具理性到科技理性的轉化 142
第二節(jié) 勞動異化的本質及其演化形式 146
一、勞動異化及其特征 146
二、勞動異化與資本主義占有規(guī)律 149
三、從商品拜物教到資本拜物教的演進 154
第三節(jié) 生產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158
一、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 158
二、資本主義生產的規(guī)律 162
三、生產主義的本質及形態(tài) 165
第四節(jié) 資本主義與經濟自由 169
一、基于理性的自由及其異化 169
二、基于理性的市場自由及其異化 174
三、個人主義與國家悖論 179
第四章 對于市場浪漫主義的批判 184
第一節(jié) 市場經濟的基本假設 184
一、經濟人自利假設 184
二、效率最大化假設 187
三、完全競爭和“看不見的手”假設 190
第二節(jié) 經濟學理性主義運動 194
一、古典經濟學的理性主義 194
二、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主義 197
三、經濟學規(guī)范主義的發(fā)展 201
第三節(jié) 市場經濟的理性邊界 205
一、“理性的困境” 205
二、交易成本問題 209
三、社會成本問題 212
四、市場競爭的效率評價 216
第四節(jié) 市場經濟的倫理問題 220
一、“斯密問題”及其爭論 220
二、市場競爭的道德評價 223
三、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之爭 227
四、經濟倫理學的重建 231
第五節(jié) 市場經濟的歷史反思 235
一、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 235
1.布羅代爾 235
2.波蘭尼 237
3.華勒斯坦 239
二、關于經濟計算的論戰(zhàn) 241
三、新自由主義的終結 245
第五章 關于經濟增長極限的討論 249
第一節(jié) 經濟增長的觀念誤區(qū) 249
一、劉易斯問題:經濟增長是否可取 249
二、經濟增長的意識形態(tài)化 251
三、“GDP崇拜”及其根源 256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增長模式的危機 260
一、關于增長極限的爭論 260
二、經濟增長的理性評價 264
三、經濟增長的倫理評價 268
1.佩西:新人道主義發(fā)展觀 268
2.佩魯:以人為中心的新發(fā)展觀 269
3.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為中心的發(fā)展 271
第三節(jié) 消費主義的起源與本質 274
一、奢侈與資本主義起源 274
二、消費主導的資本主義 278
三、消費的異化及其根源 282
四、從物的消費到符號消費 286
第四節(jié) 工業(yè)化的終結:一個邏輯結論 290
一、工廠制度的矛盾 290
二、從福特主義到后福特主義 294
三、現(xiàn)代城市的理性與非理性 298
四、后工業(yè)社會與數字化幻覺 302
第六章 資本主義合法性危機 307
第一節(jié) 合法性概念:起源與演變 307
一、問題及其淵源 307
二、韋伯的合法性理論 310
三、哈貝馬斯的合法性理論 313
第二節(jié) 合理性危機與合法性危機 317
一、資本主義合理性矛盾 317
二、資本主義合理性危機 320
三、資本主義危機的轉型 323
四、資本主義合法性危機 327
第三節(jié) 合法性危機的經濟根源 330
一、利潤率下降趨勢 330
二、資本積累的困境 334
三、福利國家的困境 338
四、政績合法性困境 342
第四節(jié) “法的合法性”危機 346
一、法的形式合法性危機 346
二、法的實質合法性危機 350
三、法的合法性信仰危機 354
第七章 西方世界的衰落 359
第一節(jié) 全球化悖論 359
一、全球化的起源 359
二、全球化的本質與維度 362
三、全球化陷阱 365
1.全球化的利益與風險 365
2.全球經濟與民族利益 367
3.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沖突 368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化的基本趨向 370
一、現(xiàn)代化的本質 370
二、現(xiàn)代性的異化 373
三、多元的現(xiàn)代性 377
四、現(xiàn)代性的終結與重建 381
1.吉登斯:“高度現(xiàn)代性” 382
2.利奧塔:“重寫現(xiàn)代性” 383
3.哈貝馬斯:“重建現(xiàn)代性” 383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 384
一、自由資本主義的異化 384
二、資本主義模式的分化 388
1.新美國模式 389
2.萊茵模式 391
3.日本:非西方模式 392
三、從“晚期資本主義”到“后資本主義” 393
四、資本主義批判的終結 397
第四節(jié) 西方世界的衰落 403
一、資本主義精神的沒落 403
二、西方普世主義危機 407
三、西方悲觀主義思潮 413
四、后現(xiàn)代主義與再啟蒙 417
參考文獻 420
修訂版后記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