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0.1 研究意義
0.2 IOCG礦床研究現狀
0.2.1 IOCG礦床的概念及研究范疇
0.2.2 國外IOCG研究現狀
0.2.3 中國IOCG研究現狀及意義
0.3 礦床地質研究現狀
0.4 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
0.5 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
第1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1.1 地層及含礦巖系
1.2 構造
1.3 巖漿巖
1.4 變質巖
1.5 區(qū)域礦產
第2章 原巖恢復及地層沉積環(huán)境
2.1 地層沉積環(huán)境概述
2.2 云南武定迤納廠礦床變質巖原巖恢復
2.2.1 主量元素特征
2.2.2 原巖類型判別
2.2.3 沉積巖物源性質
2.2.4 地層沉積環(huán)境判別
2.3 云南元江岔河銅礦床變質巖原巖恢復
2.4 小結與討論
第3章 主要礦床地質特征與成礦地質條件
3.1 拉拉礦床
3.2 大紅山礦床
3.3 岔河銅多金屬礦床
3.4 迤納廠稀土鐵銅礦床
3.5 小結
第4章 成礦年代學研究
4.1 硫化物錸鋨同位素分析測試方法
4.2 拉拉礦床錸鋨成礦年代
4.2.1 測試結果
4.2.2 成礦物質來源指示
4.3 大紅山及岔河礦床錸鋨成礦年代
4.3.1 黃銅礦Re-Os同位素年齡
4.3.2 磁鐵礦Re-Os同位素年齡及意義
4.4 區(qū)內其他礦床成礦年代
4.5 討論及小結
4.5.1 年齡數據的甄別
4.5.2 成礦年齡探討
4.5.3 小結
第5章 成礦流體地球化學及物源示蹤
5.1 礦物元素地球化學研究
5.1.1 黃鐵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5.1.2 磁鐵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5.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示蹤
5.2.1 方解石稀土元素特征
5.2.2 黃銅礦稀土元素特征
5.2.3 黃鐵礦稀土元素特征
5.3 流體包裹體研究
5.3.1 成礦溫度探討
5.3.2 流體包裹體密度、壓力及成礦深度探討
5.3.3 流體包裹體成分
5.3.4 流體包裹體激光拉曼探針分析
5.3.5 成礦流體性質及來源探討
5.4 成礦流體來源的同位素示蹤
5.4.1 碳、氧同位素研究
5.4.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學
5.4.3 稀有氣體同位素
5.5 小結
第6章 前寒武紀地質事件與成礦作用
6.1 成礦地質事件及重大地質事件的響應
6.1.1 前寒武紀區(qū)域重大地質事件概述
6.1.2 早元占代末地質事件
6.1.3 中元古代末地質事件
6.1.4 新元古代地質事件
6.2 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
6.2.1 礦床特征及控礦作用
6.2.2 礦床類型
6.2.3 討論
6.3 成礦模式
6.3 ,1典型礦床成礦模式
6.3.2 區(qū)域成礦過程及成礦模式
6.4 區(qū)域銅礦概述
6.5 小結及討論
第7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