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高代表之一,他的《道德經》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智慧的大門,在約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中,長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也有過數(shù)以千計的注釋者。今天,我們在新的時代重新審視這部偉大的哲學作品,同樣能汲取到巨大的精神力量,用新的方式解讀老子,即使在現(xiàn)代化程度日新月異的當下,仍然具有“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發(fā)揚光大,使之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和精神生活”的意義。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子百家都忙著“救世”,唯獨老子沒有這個想法。他不但不去推銷自己的學術觀點,甚至連學生都不肯招。如果不是迫于無奈,他甚至連5000字的《道德經》都不愿意給這個世界留下。鮑鵬山教授嘆息說:“老子出關而去是一件意義嚴重的事件,它表明,我們已經不配受哲學的引導,而我們自己由于迷醉與迷失于物質世界,也可恥地拋棄了哲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