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地梳理了需要理論,從心理學角度,建構了超需求概念和理論假設。本書從心理學角度,運用超需求理論,從新解讀了猜疑、嫉妒、仇恨、抑郁、虛榮等消極心理的成因,解釋了“夢”的發(fā)生機理,探討了名利、壓力、健康、信仰等人生問題。本書從經濟學角度,運用超需求理論,從新探討了價值規(guī)律、國民經濟馬車、有效需求理論、經濟周期規(guī)律、依附經濟理論等經濟規(guī)律,解讀了人口販賣、土地兼并和領軍經濟問題,解釋了中國經濟模式、常見經濟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本書從政治學角度,運用超需求理論,從新解讀了王朝興亡周期律和農民革命規(guī)律,解釋了政治腐敗、功臣命運和軍事紛爭問題,探討了選才用人、文人命運、指標考核及強征暴拆等政治問題。本書從社會學角度,運用超需求理論,從新解讀了社會等級、社會潛規(guī)則、社會形態(tài)演變等社會規(guī)律,解釋了信仰危機、社會誠信和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探討了社會制度評價、階層固化與婚姻家庭等社會問題。本書分析了超越性、潛在性、未來性等正向超需求的開發(fā)利用,探討了信仰調控法、制度調控法和民主調控法三個治理負向超需求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