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一個人的公益(1998-2008) …………………………………1
“有去馬甸、雙安的嗎?搭車不要錢” …………………………………………2
打開車門,打開心門 ………………………………………………………………5
順風車載回的愛情 …………………………………………………………………8
為什么做雷鋒越來越難? …………………………………………………………10
第二章 一群人的公益(2008-2012) …………………………………13
推進順風車制度化,善要靠引導 …………………………………………………14
劉坤明,王總喊你來北京! ………………………………………………………18
第三章 一個社會的公益(2012-2018) ………………………………21
春節(jié)回家順風車:讓身邊的空座,成為別人回家的希望 ………………………22
雷鋒日,順風車在行動 ……………………………………………………………33
“ 6·6”順風車日:我們一起綠色出行 …………………………………………36
“三人一輛車,代收高速費”試點促北京《小客車合乘指導意見》出臺 ………58
順風車與電影玩“跨界混搭” ……………………………………………………65
從順風車到微微拼車:用商業(yè)力量推動公益 ……………………………………73
微微拼車興衰記:我曾到過“3000 米” …………………………………………76
拼車,是一場持久戰(zhàn) ………………………………………………………………81
第四章 王永順風車作品選摘 …………………………………………………84
呼吁了 10 年的順風車終于在杭州試點了 …………………………………………85
公車改革和減少車輛出行率是緩解交通擁堵的良藥 ……………………………91
順風車與低碳經濟 …………………………………………………………………93
匯聚全球智慧,求解堵城之困 ……………………………………………………96
春節(jié)回家順風車,民間運力需引導 ………………………………………………101
有效管理交通需求是治堵的關鍵 …………………………………………………104
北京是否該單雙號限行? …………………………………………………………106
政府多信任民間,公益會更好 ……………………………………………………111
“有償拼車等于黑車”無稽之談 …………………………………………………113
要理解政府的底線思維——就《專車征求意見稿》答記者問 …………………115
第五章 順風車媒體報道集選摘 ………………………………………………117
免費邀乘頻遭誤解不改初衷,順風車十年載千人 ………………………………118
北京“拼客”王永的順風車 ………………………………………………………120
向踐行“順風車”13 年的王永致敬 ………………………………………………125
王先生的順風車 ……………………………………………………………………127
愛心善舉轉起來——那些感動我們的愛心網事 …………………………………131
順風車的意義 ………………………………………………………………………136
王永:人心荒漠的掘井者 …………………………………………………………144
社區(qū)順風車 世紀城首發(fā) ……………………………………………………………148
“順風車”發(fā)起人王永的使命與夢想 ……………………………………………150
“微微拼車”王永獲評北京市勞模 探索用商業(yè)推動公益 ………………………155
估值 10 億的微微拼車到底怎么了?刷屏背后的真相竟然是…… ………………157
第六章 我眼中的順風車——順風車相關人士作品選摘 ………………168
順風車從“沒有眼淚的公益”到最時尚的出行方式 ……………………………169
順風車——我的夢想第一站 ………………………………………………………171
我與順風車的故事 …………………………………………………………………173
我為順風狂 …………………………………………………………………………175
順風飛揚 ……………………………………………………………………………178
緣起順風車 …………………………………………………………………………180
特別紀念:順風車戰(zhàn)友高鎖來和他的公益人生 …………………………………182
第七章 “分享·帶來溫暖”順風車微博日記 ……………………………186
附錄一 2013—2018 春節(jié)回家順風車系列活動集錦 …………………241
附錄二 2013—2017 順風車日系列活動集錦 ……………………………297
附錄三 王永博士論文——《不確定情境下的助人行為研究:以順風車為例》
………………………………………………………………………………328
第一章 引言 …………………………………………………………………………335
第二章 文獻綜述 ……………………………………………………………………341
第三章 研究模型及假設 ……………………………………………………………355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65
第五章 假設檢驗與結果 ……………………………………………………………369
第六章 討論 …………………………………………………………………………379
附錄 …………………………………………………………………………………384
參考文獻 ……………………………………………………………………………389
后記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