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這個被當代物理學家視為“*深奧的問題”,較先是由神學提出和回答,然后有哲學、史學等跟進。近現代又有物理學和進化論等接盤,今天則廣受大眾關注。近年來國內外出版了不少相關圖書,但更多的是評論文章和網絡議論,內容主要是從神學、哲學、歷史、文化、生態(tài)學等某個視角對人類前途的憂思,也有對科技特別是人工智發(fā)展前景的展望﹙如赫拉利的《未來簡史》等﹚。本書與之不同的主要特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全書以自然科學研究取得的一系列較新相關成果為基礎,以歷史的、唯物的辯證方法考察地球生物和人類的進化,從宏觀到微觀多層次、多學科、系統(tǒng)地探索人類可能有、也應當爭取有的前途,質疑對這一天問的眾多非科學回答,并提出一系列獨到的新見解。2、本書依據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新發(fā)現的大量事實,有力地論證了競爭與協(xié)同的關系是競爭從屬于協(xié)同,推動協(xié)同的進化,淘汰破壞協(xié)同的競爭,在此基礎上,以“相互適應、協(xié)同進化”的創(chuàng)新性概括,替代了進化論的“競爭選擇,適者生存”的舊表述,對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甚囂塵上的“叢林法則”的理論基礎作了釜底抽薪的否定。這也是本書展開論述人與人與社會與自然關系的理論基礎和一以貫之的主線,是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未來智能機自我進化的前途——向何處去的回答。3、與抽象地否定或肯定自私、道德、理想的各種理論不同,本書以人類生命本能的欲求為起點,并不斷地回到這一起點的相關方面——生存、結偶、安康、生命循環(huán)、信仰演變、增效增壽、體腦替代等,系統(tǒng)地揭示了健康長生是人類普遍追求目的和動力。正是這種目的動力,推動著人類生物學和文化的進化,既要創(chuàng)造出把長生與進化統(tǒng)為一體的新的多細胞生命形式,又要創(chuàng)造出能自我進化的物理學智能生命,通過它們走出行星,開辟星系和宇宙文明而展開宇宙演化的隱卷秩序,使生命獲得宇宙本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