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晚清民國船山哲學傳播接受的基本面相………………………… 1
節(jié) 晚清民國時代主題與船山哲學的傳播接受…………………… 1
第二節(jié) 晚清民國社會思潮與船山哲學的傳播接受…………………… 5
第三節(jié) 晚清民國船山哲學傳播接受的方式類型與時空形態(tài)……… 13
第二章 漢宋視域與清前中期船山哲學的傳播接受…………………… 25
節(jié) 王敔與康雍時期船山哲學的宋學正統(tǒng)性建構……………… 25
第二節(jié) 漢學視域與乾嘉時期船山哲學的接受境遇………………… 30
第三章 正典與新變: 晚清時期船山哲學的接受與傳播……………… 35
節(jié) 區(qū)域意識與全國視域: 道咸同時期的船山哲學接受……… 35
第二節(jié) 廟堂與社會之間: 光宣時期船山哲學接受傳播的
近代過渡……………………………………………………… 46
第三節(jié) 譚嗣同與船山哲學接受的近代轉型………………………… 56
..1..
◆◆ 晚清民國船山學的接受與傳播(1840—1949)
第四章 西學映照: 民國前期的船山哲學接受………………………… 63
節(jié) 楊昌濟、梁啟超: 科學與理性……………………………… 66
第二節(jié) 胡適、: 生命與意志………………………………… 74
第三節(jié) 嵇文甫、徐炳昶、錢穆: 進化與實用……………………… 80
第五章 民國中期的船山哲學闡釋(一): 人文主義視域……………… 85
節(jié) 民國中期船山哲學的體系化建構…………………………… 85
第二節(jié) 蔣維喬、鐘泰、馮友蘭: 關閩之間………………………… 87
第三節(jié) 錢穆: 器與文………………………………………………… 91
第四節(jié) 張西堂: 思與誠……………………………………………… 96
第六章 民國中期的船山哲學闡釋(二):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 109
節(jié) 楊東莼、范壽康: 黜明崇宋………………………………… 109
第二節(jié) 王永祥: 器與思……………………………………………… 111
第三節(jié) 嵇文甫: 生與常……………………………………………… 133
第四節(jié) 呂振羽、譚丕模: 物與德…………………………………… 143
第七章 民國中期的船山哲學闡釋(三): 辯證唯物主義視域……… 146
節(jié) 李石岑: 有與動……………………………………………… 146
第二節(jié) 張岱年: 形與事……………………………………………… 158
第八章 天道與歷史: 民國后期的船山哲學闡釋(一) ……………… 171
節(jié) 民國后期船山哲學接受的文化學轉向……………………… 171
第二節(jié) 賀麟: 心與理的融通………………………………………… 173
第三節(jié) 蕭厚德: 理想與現(xiàn)實的合一………………………………… 178
..2..
目 錄◆◆
第九章 心性與文化: 民國后期的船山哲學闡釋(二) ……………… 181
節(jié) 錢穆: 理氣與歷史…………………………………………… 181
第二節(jié) 唐君毅: 性道與文化………………………………………… 187
第十章 思想與社會: 民國后期的船山哲學闡釋(三) ……………… 208
節(jié) 嵇文甫: 淵源與方法………………………………………… 208
第二節(jié) 侯外廬: 生化與啟蒙………………………………………… 210
第十一章 民國中后期學者對船山哲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233
節(jié) 王夫之與熊十力的新唯識學………………………………… 233
第二節(jié) 王夫之與張岱年的新唯物論………………………………… 243
第三節(jié) 王夫之與的實踐哲學………………………………… 254
第十二章 晚清民國船山哲學傳播接受的基本特征與價值得失……… 269
節(jié) 晚清民國船山哲學傳播接受的基本特征…………………… 269
第二節(jié) 晚清民國船山哲學傳播接受的價值得失…………………… 273
參考文獻…………………………………………………………………… 27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