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節(jié) 廬山詩范圍的界定
第二節(jié) 兩晉至唐宋廬山詩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概述
上編 佛教文化與廬山詩畫
第一章 慧遠與廬山
第一節(jié) 慧遠在廬山的佛教活動及其佛學思想
第二節(jié) 慧遠及其僧俗弟子的廬山詩
第三節(jié) 以慧遠為中心的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
第二章 佛教影響下廬山山水詩畫的興起
第一節(jié) 宗炳的《畫山水序》:“山水以形媚道”
第二節(jié) 謝靈運的廬山山水詩:山水與佛理的結合
第三節(jié) 謝靈運與宗炳山水審美觀比較
第三章 佛禪思想影響下廬山山水詩畫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佛禪思想與唐宋山水詩畫藝術精神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韋應物的廬山山水詩及“陶韋之辨”
第三節(jié) 蘇軾廬山山水紀游詩的禪風畫韻
中編 道教文化與廬山詩
第一章 道教文化與廬山山水游仙詩
第一節(jié) 陸修靜與廬山道教文化:“于斯為盛”
第二節(jié) 神仙道教文化對魏晉游仙詩發(fā)展的影響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的廬山山水游仙詩
第二章 道教游仙文化與李白廬山山水游仙詩
第一節(jié) 李白與道教文化:“五岳尋仙不辭遠”
第二節(jié) 李白廬山游仙詩:“吾將此地巢云松”
第三節(jié) 廬山山水詩的瀑布意象及湖上觀山視角
第三章 隱逸文化與廬山詩
第一節(jié) 隱逸文化與廬山詩創(chuàng)作:“山水方滋”
第二節(jié) 陶淵明歸隱及其廬山詩意象:“質性自然”
第三節(jié) 白居易廬山詩的隱逸情懷:“執(zhí)用兩中”
下編 書院文化的儒學底色與廬山詩
第一章 濂溪書院與周敦頤的廬山詩
第一節(jié) 周敦頤與濂溪書院:“渾淪再開辟”
第二節(jié) 周敦頤的廬山詩:“尋孔顏樂處”
第三節(jié) 歷代題詠周敦頤的廬山詩:“如光風霽月”
第二章 白鹿洞書院與朱熹的廬山詩
第一節(jié) 朱熹與書院的復興:“白鹿薪傳”
第二節(jié) 朱熹的格物致知論:“窮理”“篤行”
第三節(jié) 朱熹的廬山詩:“青云白石聊同趣”
結語
致謝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