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作為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重視糧食生產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放松。玉米作為我國三大糧食品種之一,不僅對國家糧食安全有著重要影響,還同時被賦予了能源屬性甚至金融屬性,在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本書以玉米生產為研究對象,首先在成本理論、規(guī)模經濟理論、比較優(yōu)勢理論、成本效率理論等經濟學相關理論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的指導下,構建起農業(yè)生產者從事糧食作物生產活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框架。二是對我國玉米生產的發(fā)展歷史、區(qū)域空間布局以及未來階段發(fā)展走勢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判。三是對玉米生產投入和產出的現階段特點、動態(tài)特征及其差異進行研究,梳理玉米成本和受益的變化特點和演變趨勢。四是對中美玉米生產的成本差異及成因進行比較分析,合理歸納和總結優(yōu)化我國玉米生產成本的借鑒與啟示。五是深刻分析玉米生產收益的影響因素,以判定影響玉米生產收益的主要因素,進而評估這些投入要素及其影響因素的變化對玉米生產收益影響的敏感程度。六是在上述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深入探究玉米成本投入要素的誘導效應及增長機制,從而進一步深入分析玉米成本投入要素價格變化對要素投入結構變化的誘導效應與玉米單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機制。七是基于經濟學的研究視角,定量評價玉米生產中的化肥投入水平,以準確把握玉米生產中化肥的投入強度;八是基于技術進步模式的研究角度,深入研究玉米生產增長路徑選擇及差異,從而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區(qū)域玉米生產應選擇的與其資源稟賦相匹配的技術進步路徑模式。最終,通過對本研究的主要結論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和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