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數字化是伴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進步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新領域,屬于古籍整理的范疇。多年來,中文古籍數字化工作的現狀、方法、機制等問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特別是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后,國內的古籍數字化工作發(fā)展迅猛。以國家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圖書館,先后開展大量古籍普查與書影采集,專題古籍數字化建設等大小不同的數字化項目,獲得了大量數字化數據,也積累不少工作經驗。隨著資金投入的日益增多,有必要對古籍數字化的對象數據、元數據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這樣的數據才能有長期存儲的價值,這樣的服務才能與國際接軌。通過調研歐、美、日重要圖書館的數字化項目,我們對古籍數字化現狀有了基本認識,更希望在相對一致的標準和規(guī)范下,做好數據建設,為將來的“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古籍特藏的精品數據。這個小冊子有對不同類型的古籍善本數字化項目的作業(yè)布局、工作流程、操作要點的歸納 ;有從藏品提取、審批、交接、掃描、掃描襯紙、質量檢查、數據存儲、數據加工、交接單制作,繼而擴展到特藏文獻的流程規(guī)范,還有全流程的安全規(guī)定。希望通過這樣的總結歸納,能夠實現對古籍數字化的全流程規(guī)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證藏品的安全和數據質量。也希望其他的加工單位參考這些經驗總結,不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