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外科教科書都是基于解剖操作來解決臨床問題,使畸形的外觀正?;蔀榻⒐δ艿囊环N手段。然而,許多善于思索的“觀察家”已經認識到,形態(tài)和功能之間的關系比解剖結構更為復雜。Wolff首先確定了形態(tài)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一些機制促進解剖單元形成,以響應對形態(tài)和功能的要求。Moss提出了功能矩陣理論,指出骨骼發(fā)育依賴于周圍軟組織。Harvold試圖定義參數,如果滿足參數,將引導面部骨骼的形成。上述理論都提出,外部的、遠處的組織進程決定了骨骼結構的形成和維護。目前缺乏的是一種將研究人員對生長發(fā)育原理的主觀結論與外科手術的客觀過程相結合的方法。這一目標尤其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現(xiàn)代患者要求,在手術耐受范圍內,能獲得精確的結果。因此,本書的目的是在頜面外科的常規(guī)實踐和理論實驗室科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第一個任務是制訂一個具體的、可以在每一個手術設計中都應該考慮的治療計劃原則,以促進愈合。 第二個任務是定義特定的實驗室和外科技術,使精確的骨骼運動具有可預測性。 第三個任務是通過臨床實例驗證該方法,包括長期隨訪。本書還討論了新興的生物技術是如何將理論和臨床相結合的,并建立一個工作模型,用于解決真實患者的實際問題。這種綜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種可能,來解決對傳統(tǒng)療法效果不佳的臨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