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需要談談
1.1 簡單的誤解
1.2 刻板印象背后的真相
1.3 培養(yǎng)一種健康關系的益處
2 做好的打算、壞的準備
2.1 天快塌下來了
2.2 為了盈利的新聞
2.3 值得引用的科學家
2.4 遺漏錯誤
3 記者為什么做他們要做的
3.1 科學新聞 VS 你可以用的新聞
3.2 壞消息
3.3 避重就輕
3.4 只看外表
3.5 隨大流
3.6 用采訪支持一種預先決定的角度
3.7 電視上有什么
4 你聽到自己說什么了嗎?
4.1 保持簡單 , 但不是過于簡化
4.2 發(fā)揮作用的原聲摘要
4.3 有關適度的問題
5 掌控采訪
5.1 謹慎地選擇你的用語
5.2 做好家庭作業(yè)
5.3 做好準備再接受采訪
5.4 保持“信息羅盤”上的既定路線
5.5 重復, 重復, 再重復
5.6 偏離路線
5.7 采訪結束后該怎么辦?
5.8 額外的建議
5.9 直播還是錄播?
5.10 廣播采訪
5.11 電視采訪
5.12 注意衣著
5.13 如果報道不令人滿意
6 記者信任的信息源:你
6.1 如何成為信息源
6.2 信息 VS 新聞
6.3 少即是多
6.4 上升到高一個層次
6.5 記者會對我的議題感興趣嗎?
7 選擇正確的傳播工具
7.1 與媒體建立聯(lián)系
7.2 編輯部會議
7.3 新聞通稿
7.4 新聞聲明
7.5 電話
7.6 郵件
7.7 致編輯的信
7.8 評論
7.9 寫作提示
7.10 新聞發(fā)布會
7.11 電話新聞發(fā)布會
7.12 視覺畫面
7.13 新聞資料包
7.14 參與廣播節(jié)目
7.15 衛(wèi)星電視
7.16 新聞通報錄像
8 作為名人和活躍分子的科學家
8.1 大眾科學或是無恥的機會主義?
8.2 承受壓力以讓科學變得很酷
8.3 平衡研究和政策
8.4 成為政治科學家的路徑
8.5 科學家該做什么?
參考文獻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