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現代中國哲學的情理學派
第一編 “新理學”學派
哲學與邏輯
調情理
論人生中底境界
理性與情感——重讀《貞元六書》《南渡集》
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貢獻
闡舊邦以輔新命——馮友蘭“新理學”的問題視域
理性·情感·生活——對馮友蘭、蒙培元、黃玉順之間學術嬗變的考察
馮友蘭中國哲學研究范式之賡續(xù)及其嬗變——現代中國哲學中的“清華傳統(tǒng)”研究
第二編 “情感儒學”學派
情感與理性
人是情感的存在——儒家哲學再闡釋
中國哲學中的情感理性
儒學的生存論視域——從蒙培元先生《情感與理性》說起
情感儒學:當代哲學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學
世界的“返魅”——蒙培元先生的儒學自然宗教觀
“隨感之限”與“生生之機”
儒家道統(tǒng)中的法哲學體系傳承及其現代轉型
儒家形而上學的顛覆——評蒙培元的“情感儒學”
自由與情感——現代性危機背景下蒙培元的情感哲學之思
蒙培元∽情感儒學”對“自由儒學”的啟發(fā)意義
儒家境界論的心理學轉向與情感論轉向——評蒙培元的“心靈境界”說
如何“接著講”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儒學
第三編 “生活儒學”學派
“生活儒學”導論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生活儒學”問答
回望“生活儒學”
愛,所以思——評黃玉順生活儒學代表作《愛與思》
生活儒學對現象學與現代新儒學的回應
黃玉順“生活儒學”本源視域的思想史意義
張祥龍“現象學儒學’’和黃玉順“生活儒學”的若干比較
生活儒學的哲學突破
生活儒學在現代中國哲學“情理學派”中的地位”
去生活——生活儒學中的實踐哲學
論“生活領悟”與“形式顯示”之道路——生活儒學與海德格爾生存論的根本差異
當代儒學復興運動的思想視域問題——以黃玉順“生活儒學”為例
第四編 “情理學派“新開展
”實事求是”作為經學闡釋命題的展開——乾嘉漢學的闡釋學考察
現代性訴求的儒家式表達——儒家哲學的現代轉型問題
正義的實現之路:從“生活儒學”到“修身儒學”
周革殷命”與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確立與更新——民本的價值性及其演化
生活儒學的“新禮教”蘊涵——中國正義論的。隋義倫理”思想
自由何以可能——從“生活儒學”到“自由儒學”
當代儒學復興中的概念建構與生活語言的關系問題——以“生活儒學”為視域
超越“超絕的心靈學”——探索儒家心靈哲學開展的新路徑
“觀仁論”釋名篇
“實踐儒學”的出場——從生活儒學的“實踐”觀念出發(fā)
《論語》中的個體思想
“訓詁”的存在論意義——基于生活儒學的考察
“真“與“圣”:“生活境界論”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