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耕文明中產生的剪紙藝術,寄托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純樸善良的人們把對生活的贊美和希望通過剪紙表達出來,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雋永的民情與風俗。人們習慣用剪紙給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賦予美好的含義:剪一只公雞,是比喻大吉大利;剪一串葡萄,是希望多子多孫;剪一只蝙蝠,是期望福氣滿門;剪一個蟠桃,是希望長壽;剪金魚嬉戲,是期待金玉滿堂。這些看似俚俗的民間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欣賞,逐漸為廣大人民所喜愛。身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將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承下去,讓優(yōu)秀的文化薪火相傳。我們雖然不是民間藝術大師,但是只要認真地學習,也能把對生活的熱愛表達出來。同學們每當看到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在贊嘆之余,也會質疑自己能剪得出來嗎。其實剪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通過學習這本教材,同學們能輕松掌握剪紙的技巧。書中的課程用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方式,把剪紙過程拆解成詳細的步驟,再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復雜的作品。在初始階段,我們只學習一些很簡單的技巧,等熟悉后,再來學習稍微復雜一些的技巧。慢慢地,有些同學便能成長為剪紙高手,也許會在將來成為民間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