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闡述社會現代性與心理現代性之間的關系為起點,概括性地梳理了關于社會心理變遷主題的早先思想源流、直接智識資源、相關研究領域和主要理論流派,然后以四個大部分的版塊來展開全部的內容。第一部分“社會心理變遷的探究進程”,具體有三個章節(jié)的內容:社會理論對社會心理變遷的關注;社會心理學中心理變遷維度的缺場;現代化研究對社會心理變遷的探究。第二部分“探尋心理現代性的理論源流”,由兩章組成——韋伯命題:新教價值觀與成就動機;帕森斯:模式變量中的現代價值取向。第三部分“心理現代性的經典研究”,包括的內容有三章——麥克萊蘭:成就動機與經濟增長;哈根:創(chuàng)新人格與社會變遷,包括附論勒納關于“過渡人”的構念;英格爾斯:個人現代性與國家現代化。第四部分“心理現代性與后現代境況遭遇”,有三章內容——里斯曼:三種導向社會性格的更替;英格哈特:價值觀的后物質主義轉向;吉登斯:高度現代性與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