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新簡書法(合集)》為“簡帛書法大系”新出西北漢簡圖書。本書一函四冊。居延新簡,1973年出土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的破城子遺址。兩漢時期,此地是居延都尉甲渠候官的軍事駐地。從今天的酒泉東北走,沿額濟納河一直到居延海,是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派強弩都尉路博德修筑的居延邊塞。從北到南,由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駐兵屯守。北有居延都尉下屬的殄北候官、甲渠候官(王莽時改為甲溝候官)和卅井候官,南有肩水都尉下屬的肩水候官、廣地候官、橐他候官、倉石候官和庾候官。再南還有酒泉北部都尉下屬的會水候官。居延新簡就出自其中的甲渠候官。“候官”一名,既指都尉府下屬的軍事駐防機構,亦指該機構的軍事主官。候官的秩級比六百石,略低于六百石的小縣縣長。居延新簡就是甲渠候官長期駐守此地形成的上報下達的屯戍文書。居延新簡除了甲渠候官遺址所出7933枚外,還包括了距此以南五千米左右的第四燧所出漢簡近二百枚以及少量的零星采集品。居延新簡的特點是數量多(僅一個遺址就出土漢簡近八千枚)、內容豐富,形制完整,僅在F22一個不到六平方米的房子里,就出土了完整的簡冊四十多個。比如《寇恩冊》《守御器簿》《塞上烽火品約》《相利善劍冊》《隧長焦永死駒劾狀》等,都是千古難得的書法藝術珍品。《簡帛書法大系•居延新簡書法》四冊,即從上述甲渠候官遺址和第四隧遺址所出的居延新簡中精選而出。其中既具書法特色,又具時代特點的書法精品,可供簡牘書法愛好者把玩臨摹,以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本書包括有原大簡、放大簡,附有釋文,裝幀考究,厚薄適當,價格平實,圖版精美,是臨習和研究漢簡書法的極佳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