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跨文化育兒的典范。對于如何養(yǎng)育一個獨立、溫暖、身心健康的高情商、高技能、高自信小孩,給出了自身獨到的見解!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的路上已經走上了讓孩子高效、具有競爭力的道路,那么我們是否注意到他們的性情變化和更高一級的精神需求?在培養(yǎng)孩子具備能力上競爭力的同時,我們更希望他是獨立的、友善的、具有合作精神和健全人格的,這樣的孩子在會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減少抑郁等心理問題的發(fā)生,也會因責任感和高合作精神在未來社會中脫穎而出。通過反思現(xiàn)代西方教育的缺憾,作者通過不同的文化與智慧的綜合學習,幫助我們完善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作者杜克里夫擁有化學博士學位和多年做記者的經驗,她有一個3歲的女兒羅茜。在養(yǎng)育孩子羅茜之初,她堅信已有的經過科學研究論證的育兒方法能夠幫助她很好地養(yǎng)育她的孩子。但隨著羅茜的長大,羅茜變得暴躁、不合作,已有的育兒方法對此束手無策,此時作者發(fā)現(xiàn)被美國父母認為是正確的育兒建議實際上論證過程不夠嚴謹,并未經過長期的驗證,參與實驗的孩子數(shù)量也不夠多。因此,她渴望尋找有效的、經過實驗驗證的育兒方法,于是作者帶著她三歲的女兒踏上了尋找育兒智慧之路的旅途,她們先后去了瑪雅、因紐特、哈扎三個古村落,從中學到了培養(yǎng)慷慨、自主、平和孩子的方法,體會到了沒有大喊大叫、權力爭斗的家庭氛圍?,斞鸥改甘桥囵B(yǎng)樂于付出孩子的典范,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安排和督促就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家庭需要并主動幫忙;因紐特家庭彌漫著平和的氣息,沒有父母與孩子互相喊叫,溝通都在平靜的氛圍下快速進行;哈扎部落的孩子即使只有三歲也能夠很好地安排自己時間。在三個村落中所見到的一切都讓杜克里夫感到驚奇,而與這些父母生活兩個月后,她慢慢將這些育兒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女兒身上,并取得了驚人的效果——羅茜變得越來越平和、合作。因此,作者將發(fā)現(xiàn)的技巧及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對古村落育兒技巧的解讀整合起來,得到了這份可追溯千年的寶貴育兒建議。它讓我們反思自己在學習現(xiàn)代西方育兒方法中的得與失,給了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中找到平衡和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的寶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