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自古就對水患治理、水利設施以及漕運等格外重視。在紀傳體正史中,從司馬遷的《史記》到《清史稿》的二十五部正史之中,有關水患治理、水利設施等內容,均記載在《河渠志》當中,對我國上至遠古時期、下到清代末年歷代水利史實有著較為系統的記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利史專家周魁一、蔡蕃等人整理出版的《二十五史河渠志》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 該書將《史記》《漢書》《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書中有關河渠志的內容進行整理、匯編、標點,并對“河渠志”中的有關水利技術的專有名詞、專業(yè)詞匯以及有關河渠管理機構、職官等進行了簡要的注釋,成為當時水歷史研究的重要的參考文獻資料。然而,由于《二十五史河渠志》已經出版了近三十年,蔡蕃先生對原來出版的《二十五史河渠志》進一步整理、校勘,補充了大量的文獻研究成果,并對原來出版的圖書中有關水利事業(yè)記載內容的標點錯誤做了新的更正和補充。同時,也將近三十年來的新的研究成果融匯其中,形成了新的《二十五史河渠志(修訂本)》。 新的《二十五史河渠志(修訂版)》以每種史書為一個單位,選擇版本作為底本,輯錄“河渠志”的相關內容。每種史書輯錄的“河渠志”正文卷尾,均列有該部分內容的校釋,對正文中有關水利管理機構、水工設施、水利管理職官以及水利、河工的專有名詞一一加以注釋。尤其是對正文文獻記載與水利史研究有出入的相關內容,均做相應的校注,其內容扎實、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