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以來,儒學的話語逐漸進入了中國社會的公共領域,成為人們討論公共問題的重要思想資源之一。這一現象自然來自官方、學術界等多重互動,已經且仍在極大地改變著原來學院化的儒學研究范式。過去的儒學研究往往被置于中國哲學的學科下,抽象化、思辨化既是其優(yōu)點也是其缺點;而現在,儒學研究的主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原有的中國哲學領域,不僅產生了大量新的思想主題,也使原來很多舊的思想主題呈現出相當不同的面貌??梢詳嘌?,立足儒學的義理,就社會各階層都關心的公共問題展開獨特、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將是今后中國社會公共話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鑒于此,依托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創(chuàng)辦每年一度的公共儒學論壇,并以論壇的相關論文為主體,編輯、出版每年1輯的《公共儒學》(約20-25萬字),旨在為儒門學者探討公共問題提供一個高端的交流平臺,力求反映出儒學在探討公共問題時所取得的優(yōu)秀成果,推動儒學在公共領域中的深入開展。本書為第3輯,專題是“教化傳統(tǒng)與制度實踐”。本稿內容涉及:主題研討包括2篇文章,有關于全人教育的探討,有岳麓書院形象的演變定位;專題論文4篇,包括這些內容:關于韓愈的儒家形象探討,師道復興與宋代儒學,《秩序與歷史》中的中國文明研究,漢代今古文經學的討論;異域新知專題討論麥金太爾的思想,有翻譯文章2篇,原創(chuàng)文章2篇;另外有主題書評,舊文重讀,附錄等。本書內容豐富,理論功底扎實,文章品質較好,具有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