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8.00
作 者: | 鐘啟泉 著 |
出版社: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76040029 | 出版時間: | 2023-08-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引 言 教學策略:教育技術與藝術的合金 /001
一、啟發(fā)式教育/001
二、探究型學習/003
三、高階化與自律性/005
第一編 教學策略的理論視野
第一章 課堂轉型的指針——索耶(R.K. Sawyer)的“創(chuàng)意課堂” /010
一、從“灌輸教學”走向“創(chuàng)意課堂”/010
二、以“即興”與“框架”實現(xiàn)“深度知識”的教學/016
三、創(chuàng)意課堂:超越“覆蓋陷阱”與“教學悖論”/022
第二章 “教育即腦育”:腦科學的論斷 /029
一、“理想學習”與腦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029
二、影響腦的十二種惡習/035
三、兒童多元智能的發(fā)展:愿景與挑戰(zhàn)/043
第三章 境脈認知研究與問題解決學習 /049
一、知識特質與境脈認知研究/049
二、“項目學習”(PBL):原理與策略/059
三、“課題中心型教學”(TCI):原理與策略/068
第四章 基于境脈認知的教學策略 /077
一、兩股學習研究潮流/077
二、境脈認知與教學策略/080
三、“學習境脈”的創(chuàng)造與元教學/087
第二編 教學策略的挑戰(zhàn)性課題
第五章 提問,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漢密爾頓(C. Hamilton)的“提問攻略” /100
一、質疑與提問/100
二、教師的提問設計/107
三、提供挑戰(zhàn)的安全環(huán)境/114
第六章 對話,錘煉高階思維的實踐——茲維爾斯(J. Zwiers)的“課堂對話” /127
一、課堂與課堂對話/127
二、課堂對話的技能/137
三、課堂對話的文化/146
第七章 挫折與抗挫教育——以“挫折臨界點”為中心 /161
一、“失敗”“無聊”與“不悅”的效用/161
二、挫折:成長的煩惱/167
三、“挫折臨界點”與挫折/172
四、抗挫教育的策略/179
第八章 課外作業(yè)何去何從——傾聽實證研究的忠告 /187
一、課外作業(yè)的神話與真實/187
二、課外作業(yè)的政策性課題/197
第九章 學習評價的演進與課題——尋求兒童學習與學力的可視化 /208
一、“學習”的進步與學習觀/208
二、從“評價什么”看評價策略的演進/212
三、從“為什么評價”看評價策略的演進/219
四、從“怎樣評價”看評價策略的演進/225
五、走向“學習評價”的新范式/230
第三編 教學策略的文化支撐
第十章 教師: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生者 /236
一、教師成長與教師的學習/236
二、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課例分析/241
三、革新者心態(tài)與開放型文化/248
第十一章 教學策略創(chuàng)生的現(xiàn)代課題 /256
一、尋求信息技術的支撐:以“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活用為例/256
二、尋求認知科學的支撐:以“認知心理學”的活用為例/263
附錄 教育思潮與教學策略 /273
一、對話方式與教育學的興起/273
二、民眾教育思想的演進及其影響/275
三、“新教育運動”的發(fā)展/278
四、戰(zhàn)后的教學范式論/279
結語 教師形象與教學策略——國際“教師教育學”的視角 /284
一、教師形象的重建:從“技術熟練者”轉向“反思性實踐家”/284
二、教學范式的轉型:從“一個故事”的教學轉向“多個故事交響”的教學/287
三、教師研修的進化:從關注“教師個人”的成長轉向關注“教師團隊”的成長/291
謝辭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