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工藝美術好山無數:歷史·遺產·建筑·設計

好山無數:歷史·遺產·建筑·設計

好山無數:歷史·遺產·建筑·設計

定 價:¥218.00

作 者: 沈旸 張旭 俞海洋
出版社: 東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6923578 出版時間: 2024-07-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探尋中國建筑歷史研究的設計途徑,結合具體實踐案例,分析研究歷史建筑的保護,探討在建筑實踐中,所遇到的與歷史的場地和場地的歷史相關的問題,與時空和記憶有關的問題。本書以歷史的語境作為建筑設計工作的背景,不能被忽視,但又不可成為教條,有著集體的記憶和個體的幻想。本書致力于城市保護和再生實踐這一工作,是關于建筑改造更新的實踐項目集,比較典型的如嘉興火車站、蜀山古南街、南京城南、長春凈水廠等建筑項目,這些都是貼近生活的重要事件、重大事項中比較突出的建筑,隨著歷史進程變化,承載著歷史的痕跡和歷史文化,如何讓這些歷史文化展現獨特的魅力,如何讓它們能夠和新時代發(fā)展共融,這些是設計師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本書的重點關注與探討方向。

作者簡介

  沈旸,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東南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傳統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主要從事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文化遺產研究及保護工作,重點探索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角度開展中國建筑史研究的新途徑。俞海洋,正高級建筑師,現就職于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工作室(UAL),主要從事遺產保護及傳統建筑的歷史文化研究和保護傳承設計,主持參與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保護利用項目20余項,獲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獎金獎1項、優(yōu)秀勘察設計獎一等獎2項等遺產保護類、傳統設計類獎項20余項。張旭,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瑞士SIA注冊建筑師,現為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教師,旭可建筑工作室合伙人、主持建筑師,主要建筑作品有亞洲建筑檔案中心、井岡山大會堂改造、青龍山綜合館及瀑布亭、金鷹美術館、莫干山宿里酒店等;作品及學術文章發(fā)表于《建筑學報》《urban climate》《建筑師》《時代建筑》《建筑技藝》,以及Archdaily、谷德、有方等國內外媒體;作品被收錄于《中國建筑設計作品選》《當代中國建筑實錄》等刊物;曾獲2023年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金獎,首屆自然建造·青年探索獎,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保護獎,2022江蘇省優(yōu)秀勘察設計一等獎,2021時尚文化大賞· 年度公共建筑項目,第十六屆江蘇省土木建筑協會創(chuàng)作一等獎,2011上海市優(yōu)秀工程設計一等獎等榮譽;2023年參展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韓冬青 001 
實踐 
花間堂 · 朱雀里 — 作為線索與方法的“城南舊事” 011 
蜀山古南街三房— 被歷史和記憶纏繞的“過去” 047 
慈云寺國師塔院— 大運河上的塔“院” 075 
居園二則 — 掇石方寸間 093 
嘉興火車站老站房— 歷史與城市“事件”的記憶復刻 103 
熙湖里咖啡館 — “整體租賃”后的諸般身份轉變 125 
南中食堂 — “鄉(xiāng)村建設”的過程與想象 139 
赤山湖十橋 — 于是橋起:傳統意象 · 園林冊頁 159 
太湖綠道休息站 — 如屏 179 
青龍山四亭 — 礦坑廢墟的如畫再構 197 
飲徉茶室 — 月白空庭“吃茶去” 213 
觀點 
“價值的修繕”與“修繕的價值” 229 
“亡羊”如何“補牢”:從災后重建到預防性保護 233 
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的路徑 236 新遺產,新思路 242 
大城小事:作為問題與回應的城市更新實踐 245 
探尋城市地理,重識南京城南 252 
以研究為基礎:中國建筑歷史及遺產保護研究三部曲 257 
跋/ 張旭 26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