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具有全球效力的科學文化指標
科學文化和數(shù)字政治
第一部分 基于歷史發(fā)展脈絡的縱向分析
法國公眾科學態(tài)度(1972 —2005 年)
美國的公眾理解科學(1979 —2006 年)
保加利亞和英國的科學形象(1992 —2005 年)與世代有關嗎?
變化的舊歐洲科學文化(1989 —2005 年)
日本的科技知識:基于 1991 年和 2001 年項目反應理論分數(shù)的分析 .
1992 年以來中國的成人科學素質及調查
第二部分 基于國別的比較研究
中國與歐盟公眾理解科學的比較研究 .
伊比利亞美洲的科技信息和態(tài)度
科學文化指數(shù)的構建與驗證
青少年科學態(tài)度的比較研究
第三部分 模型與方法
公民科學素質的來源及其影響
公眾科技知識水平的國別比較:基于潛在特質模型的評估
公眾理解科學的統(tǒng)計模型
文化視角的公眾理解科學:文化距離的界定
第四部分 文化視角下的敏感話題
歐洲對占星學的信仰
從跨文化角度看瑞士人與動物的界限
美國人的宗教信仰和對科學的態(tài)度
歐洲對干細胞的世界觀、框架、信念及認知
第五部分 互補的數(shù)據流
公眾參與科學問題 / 議題測度——一種檢測科學傳播有效性的新模型
科學展覽中體現(xiàn)的文化指標
建立一個媒體科學新聞晴雨表——科學新聞自動觀察項目
科學公民的調查方法驗證
歐洲科學傳播與公眾參與科學的指標基準
公眾領域的科學——意大利案例
參考文獻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