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腫瘤患者中,導管相關血栓(CRT)約占所有靜脈血栓的10%。嚴重CRT可引發(fā)如肺栓塞、心房栓塞等致命風險,并阻礙置管治療進程,顯著影響腫瘤患者預后。 本書基于國內外指南及前沿研究,詳盡闡述CRT的發(fā)病機制、危險因素、預防、治療及預后管理,提供妊娠、兒童、血液系統腫瘤及血液透析、重癥、易栓癥等疑難患者群體的個體化管理方案,并從多學科視角探討無栓病房建設,能夠為相關領域臨床醫(yī)生的日常工作提供簡便有效的指導,從而進一步規(guī)范CRT的臨床診療實踐。導管相關血栓(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是與中心靜脈導管相關的靜脈血栓栓塞癥(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即因穿刺或導管機械損傷血管內膜和 /或患者自身疾病引起的導管所在血管和導管壁形成靜脈血凝塊的過程。在腫瘤患者中, CRT約占所有靜脈血栓的 10%。嚴重的 CRT可引發(fā)如肺栓塞、心房栓塞等致命風險,并阻礙置管治療進程,顯著影響腫瘤患者預后。本書基于國內外指南及前沿研究,詳盡闡述 CRT的流行病學、診斷、治療、疑難病例處理和預后,提供豐富的個性化管理案例,旨在為臨床醫(yī)師提供參考,規(guī)范 CRT的診療實踐。本書在充分結合專家診治經驗的基礎上,系統性介紹了 CRT的管理策略。首先,本書從流行病學角度介紹 CRT的定義、分類及發(fā)病機制,深入探討凝血級聯反應、抗凝系統和纖溶系統等機制,闡述 CRT的流行病學特征和疾病負擔,分析患者相關、導管相關及其他危險因素,為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基礎。其次,本書重點介紹 CRT的診斷方法,包括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引入新型凝血標志物、多普勒超聲、 CT檢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先進診斷技術,提供詳細的診斷評估量表,旨在提高臨床醫(yī)師早期識別和準確診斷的能力。再次,本書探討導管管理和藥物治療策略,詳細介紹拔管的時機、準備工作和處理困難拔管的方法,推薦抗凝治療方案及其治療時長,討論溶栓治療和抗凝預防等內容。此外,還介紹物理治療和手術相關出血評估與處理方法,為臨床治療提供全面指導。從次,本書的特色之一便是匯集系統性化療、妊娠腫瘤、兒童腫瘤、血液透析及重癥監(jiān)護患者等疑難病例的臨床管理經驗,通過病例分享與針對性的思考,幫助臨床醫(yī)師應對復雜情況,提升臨床實踐中的應變能力和治療效果。最后,本書探討了 CRT的短期和長期后遺癥,包括肺栓塞、導管相關感染拔管后出血、上腔靜脈綜合征及靜脈通路喪失等問題;介紹預后相關評估及腫瘤患者預防 CRT的宣教與溝通方法,強調醫(yī)患互動在預防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書成書之際,該領域仍缺乏系統性闡述 CRT臨床診治流程的論著,且臨床人員對腫瘤患者 CRT的管理尚有不足。而本書基于國內外指南及前沿研究,首次詳盡闡述了 CRT的發(fā)病機制、危險因素、預防、治療及預后管理,提供妊娠、兒童、血液系統腫瘤及血液透析、重癥、易栓癥等疑難群體的個體化管理方案,并從多學科視角探討無栓病房建設。希望本書能夠為臨床醫(yī)師日常工作提供簡便有效的參考,從而進一步規(guī)范 CRT的臨床診療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