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進展
1.4 研究內容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旱災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
2.1 基本概念
2.2 早災管理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
2.3 旱災風險管理的基礎理論
2.4 小結
第3章 旱災系統(tǒng)研究
3.1 旱災的成因
3.2 早災的主要影響
3.3 旱災的類型與基本特征
3.4 旱澇急轉的含義、特性與成因
3.5 小結
第4章 旱災風險分析
4.1 旱災風險分析的結構形式
4.2 旱災風險分析的主要任務與步驟
4.3 旱災風險結構特征指標體系的構建
4.4 基于特征指標體系的旱災風險分析方法
4.5 小結
第5章 基于綜合評價思想的旱災風險評價方法
5.1 綜合評價的適用場景與計算方法
5.2 基于指標賦權的旱災風險評價
5.3 常規(guī)指標賦權類方法的缺陷與改進思路
5.4 基于突變理論的旱災風險多準則評價方法
5.5 小結
第6章 基于干旱傳遞水平的旱災風險評價方法
6.1 概述
6.2 基于指標相關性的Monte-Carlo的區(qū)域干旱情景模擬
6.3 基于GWO-BP神經網絡的早災災情模糊識別模型構建
6.4 基于干旱傳遞水平的旱災風險測度計算
6.5 小結
第7章 旱災風險決策理論與方法
7.1 旱災風險決策的基本內容
7.2 抗旱資源配置的準則與原理
7.3 抗旱資源配置分解協(xié)調模型與方法
7.4 小結
第8章 案例研究——安徽省旱災風險評價及應用
8.1 安徽省概況與旱災特征
8.2 安徽省干旱危險性分析
8.3 安徽省旱災損失估算
8.4 基于綜合評價思想的安徽省空間旱災風險評價(典型年)
8.5 基于綜合評價思想的安徽省時序旱災風險評價
8.6 基于聚類點信息量化與分級映射的風險評價方法
8.7 基于“時空向量”迭代轉換的旱災風險評價法
8.8 基于干旱傳遞水平的安徽省旱災風險評價
8.9 基于風險水平的抗旱資源初始配置
8.10 小結
第9章 案例研究——干旱條件下的南昌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
9.1 南昌市概況與干旱特征
9.2 干旱條件下南昌市水資源特點
9.3 干旱條件下南昌市水資源配置中的幾個問題
9.4 基于二層大系統(tǒng)分解協(xié)調的水資源應急調配模型
9.5 基于云模型的南昌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
9.6 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