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顏師古傳

白話舊唐書 作者:后晉·劉昫等


  顏師古,雍州萬年人,是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孫子。其先本是瑯笽臨沂人,世代在江左為官;到顏之推先后在北周北齊做官時,才入居關中。顏師古的父親顏思魯,因學識文才受到人們的稱許,武德初年曾任秦王府記事參軍。師古從小受到家學的熏陶,博覽群書,尤其精于訓詁之學,擅長寫文章。隋文帝仁壽年間,由尚書左丞李綱推薦,被任命為安養(yǎng)縣的縣尉。尚書左仆射楊素見師古年輕體弱,因而問他說:“安養(yǎng)是個難以治理的縣,如何能擔當此任?”師古回答說“:割雞焉用牛刀?!睏钏貙λ幕卮鸶械襟@奇。師古到任后果然以辦事能干,把地方治理得好而聞名。當時薛道衡是襄州總管,與其祖是舊交,又喜歡師古的文才,有所著作,曾讓他指摘文章中的毛病,與他非常親昵。后來師古因事被免官回到長安,十年之間不被起用,生活無著,靠教授學生維持生活。

  李淵起義反隋,師古到長春宮謁見,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職。跟隨平定京城,拜敦煌公府文學,轉起居舍人,再遷中書舍人,專掌機密。當時軍國政務繁多,凡是詔令,都經(jīng)他親手完成。他明于政務事理,所草擬的冊奏工整美好,是當時他人所不及的。太宗即位,擢升他為中書侍郎,封為瑯笽縣男。師古因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滿,恢復中書侍郎之職,過了一年多,師古因事被免去官職。

  太宗認為經(jīng)書經(jīng)歷的時間久遠,在長期的輾轉傳抄過程中文字訛謬很多,命令師古在秘書省考定《五經(jīng)》文字,師古做了很多訂正,五經(jīng)定本撰成后,上奏皇上。太宗又召集諸儒重新進行詳細的評議,當時諸儒對承襲的師說相習已久,都一起非議五經(jīng)定本。師古總是根據(jù)晉、宋以來的各種古今版本,對大家提出的各種問題,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廣征博引論據(jù)詳明,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諸儒沒有不嘆服的。于是太宗令師古兼任通直郎、散騎常侍,把他考定的書頒布于天下,令讀書人學習。

  貞觀七年(633),師古被任命為秘書少監(jiān),專管校訂古書的工作。所有大家疑惑不解的奇文難字,他都能一一辨析清楚,說明其深隱的本源。那時他多引導后進的學者進行校讎,師古抑制家世清貧、門第不高的人,讓出身富貴、有權勢的人占先,即使是富商大賈也引薦提攜他們,眾人非議說師古收受賄賂,因此出京任郴州刺史。師古還未走,太宗惜其才,對他說:“卿的學識,可稱是優(yōu)良的,可是盡孝當官,卻不能被社會上公正的輿論所贊許?,F(xiàn)在授郴州刺史,是卿自作自受。朕念及卿從前受差遣、任用,不忍遠棄,卿應當深刻地告誡自勉?!庇谑侵赜质趲煿湃蚊貢俦O(jiān)。師古已經(jīng)仗恃自己的才能,又早受朝廷驅使,屢次被任用,到多次有罪受到譴責后,心里非常沮喪。從此關起門來不與外界來往,杜絕賓客,放意園林亭院,戴著葛布頭巾身穿粗布衣服,然而搜求古代遺蹤和古董器物,深愛不已。不久又奉詔令與博士等撰定五禮,貞觀十一年(637),五禮修成,師古晉升為子爵。當時承乾為皇太子,命師古注釋班固的《漢書》,師古對《漢書》解釋詳明,深為學者所看重。太子承乾奉表呈給太宗,太宗命令將師古所注之書收藏入秘閣。賞賜給師古帛物二百段、良馬一匹。

  貞觀十五年(641),太宗下詔,準備去泰山行封禪禮,主管的官吏與公卿和諸儒博士一起詳定封禪儀式,太常卿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任封禪使,當時的輿論者爭相發(fā)表不同見解。師古上奏說“:臣撰定的《封禪儀注書》在貞觀十一年(637)春修成,當時諸儒參與評議,認為適中。”于是太宗詔令公卿審定師古新撰封禪儀注可否,大家多依從師古的說法,然而泰山封禪禮最終沒有成行。師古不久升任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士。貞觀十九年(645),師古跟隨太宗東巡,在途中病故,時年六十五歲,謚號為戴。有文集六十卷。他所注釋的《漢書》和《急就章》,在當時廣為流傳。永徽三年(652),師古的兒子顏揚庭任符璽郎,又上表奏呈師古所撰的《匡謬正俗》八卷。高宗下詔令將書交付給秘書閣,依例賜給顏揚庭帛五十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