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王朝的終結:希拉克略晏駕與繼統(tǒng)亂局

641年歲初,希拉克略或自知時日無多。他早已年逾六秩,曾面臨個人與帝國無數(shù)難題,成年后多罹疾患。確切疴恙不詳,最有可能是水腫,亦有記載稱是前列腺病癥,甚至是尿道上裂。

641年歲初,希拉克略或自知時日無多。他早已年逾六秩,曾面臨個人與帝國無數(shù)難題,成年后多罹疾患。確切疴恙不詳,最有可能是水腫,亦有記載稱是前列腺病癥,甚至是尿道上裂。而近來有人提出,暮年希拉克略的行為稍顯古怪,多是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所致。無疑,他長年戎馬,屢歷險境,一生痛失眾親,因阿撒拉里科斯謀反致疑心過重,確有可能患上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也許對他而言,最沮喪之事莫過于,穆斯林攻城略地,正在毀掉其重建羅馬帝國的心血,而他年老體衰,已無力抗敵。

希拉克略沮喪的另一緣由或是宗教舉措所致后果。他將宗教典儀與信仰納入皇家政權與整個帝國的道德架構,可謂大獲成功,并且讓信仰異教的克羅地亞人與塞爾維亞人改信基督,但他對待現(xiàn)有基督徒卻遠遠不夠成功。正值帝國須勠力同心,共御穆斯林入寇之際,為實現(xiàn)宗教團結,他力圖傳布基督一志論,卻在全國引發(fā)民眾與宗教爭斗。他遣人推動或強促宗教團結,但可以說,包括賽勒斯在內的一些人僭越職權,熱情過度,喪失亞美尼亞和埃及大批民眾的支持。他對這些人的部分做法似表現(xiàn)出震驚,而作為任用者的皇帝,希拉克略為失敗負有最終責任。諷刺的是,穆斯林征服使帝國失去信奉基督一性論的民眾,讓基督一志論的理由更為充分,從而在羅馬剩余國土實現(xiàn)了宗教團結。

15世紀的西班牙繪畫,描繪希拉克略帶著真十字架進入耶路撒冷的場景


賽勒斯和保羅等宗教人士被授以軍政要職,由此亦可見希拉克略為激勵民心,推廣宗教力度之大,以及軍中將領匱乏之甚。他任人唯親,居其位者或不稱其職,可見他對身負將才的外臣缺乏信賴。在阿拉伯戰(zhàn)爭期間,有事例表明,因不信外臣,致軍中職權不明,高級將領的地位被削弱。最典型事例當屬耶爾穆克之戰(zhàn)。瓦漢、狄奧多爾·特里圖里奧斯、布奇納特、喬治、尼基塔斯彼此失和,破壞了羅馬的戰(zhàn)略計劃,也削弱了羅馬軍隊抗擊哈立德的戰(zhàn)力。

被廢的??ㄋ乖谛袑⒕吐局H,曾質問希拉克略能否勝己一籌。雖曾戰(zhàn)敗波斯,但顯而易見,單就疆域而論,希拉克略最終應被視作失敗者。及至641年,帝國已讓阿拉伯人奪去亞洲各行省,巴爾干的統(tǒng)治遭阿瓦爾人與斯拉夫人摧毀,意大利土地被倫巴第首領分去許多,西班牙為西哥特人占領,亞美尼亞、埃及,乃至整個阿非利加不久亦將淪陷。當政后期的形勢或急轉直下,然而這無損于希拉克略的功勛。

希拉克略死前時期最是危殆,即將撼動羅馬帝國根基,而他仍掌控疆域從直布羅陀到高加索的帝國。戰(zhàn)線雖后撤,軍隊仍在埃及、敘利亞、亞美尼亞和安納托利亞御敵。抗擊大抵希望微茫,但仍然可以說,帝國處境亦強于610年希拉克略登基時,或620年波斯取得大捷時。這一切皆與希拉克略本人所表現(xiàn)出的蓬勃活力與組織才能有關。

如今,人們將軍區(qū)(行政和軍事區(qū)域)制的首創(chuàng)之功不再歸于希拉克略,而是歸于660年代的希拉克略之孫君士坦斯二世。盡管如此,希拉克略的短期改革仍使帝國得以生存,并總體解決了??ㄋ巩斦r曾困擾帝國的財政危機和腐敗問題。他成功將基督教融入帝國架構,同時整編部伍,使其遭遇兵敗時更為堅韌,不僅收復曾落入波斯人之手的行省,且最終抵住穆斯林在安納托利亞的兵鋒。若非其個性與組織才能振奮軍心,若非他逆勢而為,羅馬帝國或已在620年代被波斯的如潮大軍所沖垮,幾乎定會在630年代被穆斯林的洪流鐵騎所摧毀。

而希拉克略最引人矚目的個人功績或許是統(tǒng)率重整旗鼓后的軍隊。他成為二百多年來首位親領羅馬東境部隊的皇帝。在620年代他斗志昂揚,御駕親征,戰(zhàn)敗庫思老二世,其作為在古代世界罕有其匹。吉本贊嘆道:“希拉克略救帝國于傾頹,自西庇阿與漢尼拔以降,其雄圖壯舉無可比擬。”他解決了科門蒂奧魯斯和普里斯庫斯;為重振羅馬士氣、錘煉再建之軍,累次進襲波斯領土,但適可而止;巧妙利用波斯將領與突厥可汗的野心與猜忌。通過以上舉措,他連番給予波斯王愈來愈沉重的打擊。由此可見,雖則610年登位時,希拉克略或幾無軍政經(jīng)驗,但他敏而好學,終于精熟軍政謀略。

單憑擊敗庫思老二世的戰(zhàn)績,希拉克略足可躋身最偉大的羅馬帝王之列。因此也總是有人發(fā)問:若圣躬無恙,希拉克略面對穆斯林入侵,能否更好地保衛(wèi)帝國?他也許會給軍隊指揮帶來些亟需的穩(wěn)定因素,而不必像瓦漢那般為彰顯權威,在耶爾穆克平原應戰(zhàn)后,采取堅決卻招致毀滅的行動,但這種“違背事實的揆度有害無益”。穆斯林與波斯人雖同是羅馬對手,卻判然有別。故此,在630年代中期,希拉克略若可親赴戰(zhàn)場,或者更直接參與戰(zhàn)事,很難說較之部將,他能更有效抵擋穆斯林在敘利亞和埃及的兵鋒。

最終,人們很難不對希拉克略心生同情。除他以外,幾乎無人能經(jīng)受住波斯的最初考驗,遑論抵擋隨后穆斯林的兇猛進攻。而這位雄主心力交瘁,于641年2月11日晏駕時,定然深感憂戚。他只能置身局外,眼見“畢生心血在面前化為泡影。與波斯的英勇交鋒似已成空,諸多勝利只是為阿拉伯征服鋪路而已”。

雖受尊崇,但在立嗣問題上,希拉克略為帝國政治核心所做的大量穩(wěn)局工作幾乎毀于己手。他年老久病,辭世在意料之中,來得及預作安排,衰年卻日益受制于瑪?shù)倌?。后者決計讓親生子嗣同前任皇后歐多西婭之子平起平坐,甚至高出一等。希拉克略長子希拉克略·君士坦丁早在613年1月22日已成共治皇帝,按常規(guī),他將承繼大統(tǒng)。不料,638年7月4日,瑪?shù)倌日f服希拉克略,讓她的長子赫拉克洛納斯與希拉克略和君士坦丁同做共治皇帝。君士坦丁與繼母之間遂生仇隙,更有可能是舊恨加新仇。二人恩怨已顯而易見,希拉克略只得撥出錢款,由君士坦丁堡牧首(塞爾吉烏斯或皮洛士)代管,“留給皇后瑪?shù)倌?,一旦被繼子逐出宮廷,不致財用支絀”。

然而,希拉克略雖對宮廷恩怨似有覺察,卻無所作為。在641年臨終之際,他將權力同時傳給君士坦丁三世與赫拉克洛納斯,封瑪?shù)倌葹閵W古斯塔,給帝國留下政治危局。君士坦丁對陰鷙的繼母保持警惕,同時想必因疾患在身而擔心命不長久,遂搶先行動,以贏得軍方支持。他寓書軍隊將領,利用其對瑪?shù)倌鹊钠毡橄訍?,表達對自身安危的擔憂,并懇求他們,若自己遭遇不測,擁護其子嗣繼位。是否君士坦丁確乎認為瑪?shù)倌扔雍ψ约翰坏枚?,但可以說,他在利用自身病情,暗示受人憎惡的奧古斯塔對他即將到來的死亡負責,同時在力求保護子女。無論君士坦丁作何籌劃,不久都將受到考驗。641年5月末,當政僅四個月,他死于結核病。

因此,赫拉克洛納斯和瑪?shù)倌人瞥蓺埰频蹏闹髟?。不過,由于君士坦丁事先吁請,瑪?shù)倌纫廊徊坏萌诵?,以及風傳她毒殺繼子,故此軍隊擁護君士坦丁幼子君士坦斯。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君士坦丁與其策士菲拉格里烏斯已挪用希拉克略為瑪?shù)倌阮A留在牧首處的錢款,用以爭取大多數(shù)軍隊將領的支持?,?shù)倌葘⒎评窭餅跛狗胖鸬搅_馬帝國最遠之地休達城,原因或是,他曾參與動用先皇丈夫留給自己的儲備金。于是,對奧古斯塔的反對迅速激化為公開叛亂。安納托利亞軍隊由瓦倫提努斯率領,進逼君士坦丁堡對面的迦克敦,要求讓君士坦斯繼承父位。面對兵變,以及元老院和君士坦丁堡民眾對君士坦斯的普遍支持,抑或是對瑪?shù)倌鹊膮捲?,赫拉克洛納斯幾無選擇,只得在641年9月末同意讓侄子做共治皇帝。

瑪?shù)倌炔⑽匆虼鞌《T休,而無論她意識到與否,權力的天平已經(jīng)以壓倒之勢向君士坦斯的擁護者傾斜?,?shù)倌茸屃硪挥H生子、受封凱撒的大衛(wèi)·提比略做共治皇帝,企圖彌補因君士坦斯擢升而對她和赫拉克洛納斯地位的削弱。豈料元老院、民眾、羅馬軍隊三方聯(lián)合,以不可抵擋之勢,將瑪?shù)倌燃皟勺訌U黜。母子三人受到肉刑。頗具象征意味的是,瑪?shù)倌仍飧钌啵娽懔_得島。至此,希拉克略王朝的這一分支落得可恥下場。

君士坦斯二世既被擁立為唯一君主,帝國或許應著力收復失地。然而,君士坦丁三世已亡,赫拉克洛納斯被廢,登上皇位者是易受擺布的十一歲男孩。幾乎不可避免的挑戰(zhàn)來自瓦倫提努斯。得益于同元老院的短暫結盟,瓦倫提努斯官授禁軍統(tǒng)帥兼羅馬軍隊最高統(tǒng)領,并將女兒福斯塔嫁與君士坦斯。然而,他在敘利亞北部敗于穆阿威葉,隨即失勢,其速堪比當初得勢。他孤注一擲,率一隊人馬,闖入君士坦丁堡,要求君士坦斯加冕自己做共治皇帝。

但瓦倫提努斯已喪失反對瑪?shù)倌葧r軍民的強大支持,其篡位圖謀幾乎尚未開始即注定失敗。644年,元老院和君士坦丁堡的民眾堅定擁護年僅十三歲的皇帝,瓦倫提努斯被當街處以私刑。一群元老院要員在牧首保羅二世帶領下,決定以君士坦斯之名重建牢固統(tǒng)治,直到皇帝成年。至此,希拉克略的繼統(tǒng)安排徹底告敗。瓦倫提努斯的政變未能得逞,君士坦斯二世政權既得元老院扶助,因軍方擁護而建立,又將在軍隊支持下力圖收復前十年喪于敵手的土地,其進取精神將遠超前代,且如上文所提,他還將通過軍區(qū)制,在希拉克略奠定的行政基礎上,重塑羅馬帝國。

皇位從創(chuàng)建者傳至第二、三代時雖歷風波,希拉克略王朝卻將延續(xù)整個七世紀,領導羅馬帝國完成向中世紀拜占庭帝國(如今所稱)的過渡。而過程絕非一帆風順。君士坦斯二世及其子君士坦丁四世面臨種種危局:穆斯林繼續(xù)入侵;繼阿瓦爾人之后,保加爾人崛起;曾困擾希拉克略的宗教爭端依舊存在。最終,內憂外患之下,君士坦丁四世之子查士丁尼二世于695年遭廢黜、流徙。兩名軍事將領相繼篡位,先是利昂蒂烏斯,后是提比略三世,希拉克略王朝中斷十年。查士丁尼二世與可薩人、保加爾人以及斯拉夫人締盟,雖受劓刑,仍于705年復辟。但他似未記取被廢的前車之鑒。711年,日益暴虐的統(tǒng)治再度激起叛亂。此次他未遭放逐。711年歲終,查士丁尼二世與子提比略受戮于君士坦丁堡城外。在希拉克略與其父為拯救帝國而反叛??ㄋ挂粋€世紀之后,希拉克略王朝至此終結。

(本文摘自彼得·克勞福德著《三神之戰(zhàn):羅馬,波斯與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郝福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4年11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