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最后以這樣一句話結尾:意外統(tǒng)御宇宙萬物,唯獨人心除外。話里包含了作者最重要的表達意圖:世界無序,個體渺小,偶然性決定了命運無常。
2017-06-25
澎湃新聞如果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每年都在增長,卻始終有相當比例的群體無法接受基礎教育,沒有醫(yī)療保險,我們能否認為這個國家正在進步?
2017-06-24
新京報書評周刊從“沒有晚清,何來五四”,到對中國文學“有情”歷史的召喚和重新叩問,再到現(xiàn)在的“華語語系文學”,王德威的研究從來不缺少批評和爭議,但又總能以新的理論構架、新的詮釋方式帶…
2017-06-22
新京報書評周刊6月16日是愛爾蘭的布魯姆日(Bloomsday),這是一個以長篇小說《尤利西斯》主人公命名的文學節(jié)日,一個從愛爾蘭走向世界的虛構人物紀念日。
2017-06-21
澎湃新聞在英國面臨重大威脅時,那些支持現(xiàn)有秩序并效忠祖國的人的身份認同、行為和思想是什么?其次,作為這個時期的結果,英國國家身份感具有怎樣的力量、適應性乃至弱點?
2017-06-21
澎湃新聞在一個學術全球化的時代里,幻想能有一套完全的中國詞匯來談中國古代的東西,已經(jīng)是不現(xiàn)實的,運用西方藝術概念來分析中國古代藝術,并不意味著喪失學術獨立性的人云亦云。
2017-06-20
1924年,阿斯塔菲耶夫出生在西伯利亞一個農(nóng)民家庭,上過六年學,在保育院度過少年時代,參加過衛(wèi)國戰(zhàn)爭,也做過鉗工、鑄工等多種技工。
2017-06-20
新京報書評周刊記不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讀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了。只記得當年,在淮海路上的滬港三聯(lián)書店看到海天出版社的那本《伍爾夫隨筆》,喜歡得很,可是看看定價,還是放下了。
2017-06-20
騰訊文化“這個妹妹我曾見過”,它一方面了反映了曹雪芹的世界觀,另一方面,可以跨越時空從柏拉圖那里找到他們思維上的契合點,還可以溝通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來反觀他們的合理性。
2017-06-20
紅樓夢學刊《試刊號》是作家、學者翁貝托??粕白詈笠槐拘≌f,小說通過一場陰謀重重的辦報實驗,剖析了現(xiàn)代新聞業(yè)的現(xiàn)狀,再次諷刺了陰謀論。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wǎng)《殖民的影響:約旦民族認同的塑造》,[美] 約瑟夫A.馬薩德著,江琪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