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仙逝已經四百年了,作為“名垂千古”的天才詩人和劇作家,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給后世留下了一個什么的形象,這是一個技術性的難題,也是一個學理性的難題。
2017-01-19
光明日報1922年,梁啟超先生應蘇州學界邀請作了一場演講,雖然已經過去快一個世紀,社會早已發(fā)生巨大變遷,但是先生的觀點依然極具穿透力,對青年朋友有很大啟示作用。
2017-01-19
人民文化“村上春樹萬一獲不到諾獎,他一定不會自殺吧。因為村上向來比較淡然不易被外界所左右。不過我覺得他內心一定對諾獎有所期待吧。”桑島道夫說。
2017-01-14
南方周末對于止庵來說,抵御這種不斷地把人與過去剝離的強大力量的方法,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他們都是一種記錄和記憶的方式?!耙粋€人如果不知道過去,他發(fā)表的針對當下的看法就沒有根…
2017-01-14
澎湃新聞青春時期的情感是純粹的,卻又是笨拙的,好意的成全竟成了銳利的刺傷。劍虹死于肺病,又何嘗不是死于心情頹唐:一邊是密友的奉獻,一邊卻是愛情的殘缺。
2017-01-10
人民文學出版社如果說之前的寫作,是村上作為“手持占卜杖的尋水者”縱身跳到內心的水域將已然存在的物語 “從內心拽出來”;這次寫作則更多是對自己進行條分縷析地勘探,是一番平實的認真的自我…
2017-01-10
澎湃新聞“我相信凡是人都是會自己去走對的路的,所有的不對都在‘我一定要怎么樣怎么樣’。這就是說,有些人想借某種權利去壓下別的意思,推行自己的意見;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大家。”
2016-12-29
商務印書館我國考古學界的權威期刊《考古》1983年第4期刊發(fā)了一則簡訊,標題是“日本著…